摘要:随着近几年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设备投入加大,在施工项目成本中的直接费占较大比重,在项目中资金投入和占用也很大,要想最大限度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价值,必须强化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保持工程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从而保障企业获得最大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机械使用;维修;常见问题;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地位也愈来愈重要,为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施工安全与质量,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及日常维护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经相关调查发现,随着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施工机械的使用更加频繁,在工期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为了赶工期,往往疏忽对机械的维修与管理工作,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影响项目进度,甚至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工作进行探讨。
1机械使用与维修的常见问题
1.1忽视机械的使用寿命
工厂中有各种不同的机械设备,不同的机械设备使用年限也有很大差别,有些机械没日没夜的运作,时间久了也会像人的身体那样出现一系列的故障,进而也就大大缩减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相关维修人员一定要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明确的检查,发现问题之后及时维修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安全并且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
1.2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由于部分施工企业重视施工进度、赶工期等,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都是以挂靠在哪个部门或哪个施工项目来进行管理,导致机械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加上部分机械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本身的认知有限,管理知识的不足,对施工现场复杂、连续的施工工序不了解,不能及时调动机械设备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无法达到机械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导致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工期等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说管理机构不健全会导致机械设备管理秩序混乱。另外,施工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或者无法落实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机械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懒散甚至不按规范操作,最后导致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失职、失灵和失当,无法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从而影响工程的进度和工期等。
1.3工程机械设备不能及时维修和保养
目前多数施工企业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的使用管理制度,却忽略了维修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导致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维修工作全凭经验,造成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应付现象严重,为设备的正常使用留下安全隐患。另外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由于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维修的不重视,修建简易的维修车间或场地,达不到大修或项修的条件,与专业化的维修场地和车间无法相提并论;另外由于机械设备的流动性大,施工现场环境比较恶劣,一旦机械设备在现场或半路出现故障,维修人员甚至直接原地进行拆装和维修,导致很多零部件损坏、锈蚀甚至丢失,零件的清洁性得不到保障。
1.4维修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很多操作维修人员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再加上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开始上岗操作,所以对机械本身的构造以及相关的信息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当机械设备出现了故障之后,并不能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分析,而且还可能会盲目的更换零件或者把那些机械设备大拆大卸,由于维修方法不科学,从而导致故障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还可能会使问题更加严重,造成人力物力的大幅度损失以及浪费。
2控制措施
2.1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所有的机械设备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尽量延长它的生命周期。对于机械设备应该要严格的按照其相关要求来使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经常性的让机械设备超负荷的工作。如果有特殊情况要超负荷工作的话,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监护措施,但是绝不能让机械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那样不利于机械长久使用。
2.2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制度
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是施工企业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前提。所以企业内部应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为管理人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具体的举措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构,然后利用设备管理机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全方面的管理。此外,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明确其管辖的范围,做到定岗到人;同时重视设备操作人员的规范管理,操作人员需要具备机械专业知识,懂得机械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并且要求其能够正确使用,以减少机械设备的故障,促进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2]。另外,在施工现场应实行工程机械设备统计制度。统计制度指的是对现场的机械和设备进行调查和统计,再根据调查的信息建立机械设备资料档案。其目的在于让施工企业对现场的机械设备有大致的了解,便于对设备的统一管理和调拨,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巡查力度,定期派遣专门人员抽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审查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状况,最大限度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2.3日常维护
主要是机械使用前和使用后的维护,使用之前进行检查,使用中要不断地进行监测,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使用后注重机械的维护、上润滑油等,并且要检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1)点检。点检是操作技术人员每天都需要进行的工作,按照点检项目规范进行检查,检测设备的运行是否安全,及时发现设备被损坏的地方,并派工作人员进行维修与养护。进行点检时要记录数据以便查看。(2)专检。专检是对关键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其具有针对性,不同的设备派遣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检修,需要特护的更要求持有专业证书的专人专检。(3)巡检。巡检时需要给设备划分区域,按照区域进行巡检,制定巡检线路,检查和监督工作人员的点检和专检情况,检查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机械运行开始和结束时都需要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记录机械的检测台数和没有检测的台数,保证巡检工作的效率和全面性.
2.4注重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当前社会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方面的竞争。各种工程机械设备作为评价施工企业核心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但要想将这些机械设备有效利用企业,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障。对于现代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来说,其本身涉及的技术领域、专业水平相对较高,要求相关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维修人才的重要作用,充分结合人才队伍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教育机制,致力于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才能够有效保障现场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机械化生产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其管理和维修以及保养也都十分重要。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让机械设备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更能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利,王丽君.机械使用与维修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7):84-85.
[2]王辰.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J].四川水泥,2020(04):170.
[3]何春霞.机械设备的使用诊断与维修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21):161.
[4]叶健生.机械设备的精细化使用管理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15):204-205.
[5]王文波.探析机械设备的使用诊断与维修[J].内燃机与配件,2018(2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