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元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1100
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迅速,城市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当下乃至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及项目推广的重要保障,具有较大的意义。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从项目概述、现状分析、优化措施、设计效果展示等,对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析;探讨
1 引言
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态园林型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城市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许多城市实施园林景观建设,主要运用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改善城市环境,并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促进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园林景观绿地设计的主要原则
2.1 遵循因地制宜
绿色生态及自然景观营造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建设开发设计主体核心。因此,从生态效能及园林营造等方面出发,对其景观进行科学设计就突显重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是生态园林公共绿地景观设计重要前提。一要对自身项目及生态营造目的进行明确,对绿地项目施工地点进行走访调查,包括周边民俗习惯、绿色生态现状、已有园林景观等,通过数据分析形式对其进行整理、讨论。二要根据具体数据与讨论结果对已有自然景观及生态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必须在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与不破坏自然环境下进行。
2.2 遵循以人为本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更对居住环境及舒适度要求颇高,生活小区不仅是居住空间,还是可以娱乐休闲、放松心情、观赏景色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以人文本十分重要。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考虑不同年龄段、职业人的不同群体需求,如老年人往往以锻炼身体为主,青年人多余放松、散步为主,儿童则以游戏娱乐为主。所以,在项目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都需要对其进行认真考量,对有关元素进行融入、添加,如老年锻炼区、儿童游戏区、青年休闲区等。
3 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
3.1 在园林设计期间,需要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目前,园林景观生态规划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将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相结合,不仅要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同时也需要提高园林景观的生态绿化功能,因此在实际设计期间,需要确保园林景观能够达到观赏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
3.2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以生态规划为核心
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化建设期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比较大,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期间,需要以生态规划为主,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许多自然资源被破坏,城市主要以高楼大厦为主,并且因工业生产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而园林景观建设,主要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同时需要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提升园林景观生态建设,促进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接触大自然。
4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1 科学选择绿色生态材料
由于园林景观的建设会耗费许多建设材料,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树立起生态规划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来科学选择绿色生态材料,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通常来说,较为常用的能够循环使用、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绿色材料有复合材料、节能灯等。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要充分利用起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可循环的资源,将生态环保理念充分突显出来,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还能减小工程维护成本,有利于园林景观的健康持续发展。
4.2 调节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在特定高度下空间的气候,这个特定高度是指从地面10米到高空100米的高度,也就是人类生活活动和植物生长的空间。小气候会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及植物蒸腾、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改善气温状况、吸收大量太阳辐射、调节空气的湿度,因此对调节小气候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资料显示,如果在夏季城市中的气温为28℃,那么草地表面的温度是20℃~25℃,比不生长植被的裸地平均低6℃左右,比柏油马路低8℃~19℃左右。如果在冬天,长有绿色植被的场地平均温度又比裸露的地面高平均5℃左右。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往空气中运输水蒸气,调节空气湿度。有绿色植被的地区普遍比普通地区的湿度高,两行栽种植被的柏油路也能提高相对湿度50%左右。可见,生态园林系统的建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温度湿度的调节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生态园林系统对现代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幸福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3 合理选择园林植物
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植物类型以及其搭配方式的影响。不过有部分设计人员过于追求美学,而忽略了地方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了不适宜种植的植物,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不但达不到设计预期,而且浪费了资源。因此,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入生态规划理念,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植物来进行种植,确保其成活率,并且有效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美化以及城市的绿化功能。如若无法同时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则需要先注重植物的实用性。例如,如若所在地方常常会出现各类极端天气,那么就需要优先选择能够降低粉尘、净化空气的植物;如若所在地方的气候干燥多风,则需要选择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植物,来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具体设计环节,还需要合理扩宽种植范围,防止部分植物水土不服而导致整体园林景观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严重的损失。
4.3 透水路面材料选择
海绵城市路面结构主要表现为滞水、蓄積、净水、排水、用水等形式。渗水、蓄水、排水是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根本途径。透水性路面是城市雨水控制的源头,其建设关键点在于透水路面施工材料的选择。现阶段透水路面施工往往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是由单一级或不连续级粗骨料组成的多孔结构混凝土。相对于其他型号的混凝土而言,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较多,这就使得透水混凝土具有了强度较弱、但透水性和过滤性较普通混凝土强的特点。每平方米透水混凝土透水性可以达到200L/min,优秀的透水性能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内水资源的保存、利用难题,维护城市自然生态链条,缓解困扰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噪音污染。一般来说,透水混凝土一般是用水、水泥、骨料、补强剂等材料按照规定比例调配制成。透水混凝土应用所需的胶结材料,是指水泥、矿质杂类材料、有机水泥材料以及标号大于等于42.5的硅酸盐水泥。其中硅酸盐水泥的选择能够保持透水混凝土本身的强度,同时不会降低其本身的透水能力。对于应用于透水混凝土的骨料,应选取粒径控制在25mm作用的粗大骨料,以保证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对于砾石、浮石、陶粒,则应选用细集料。减水剂、着色剂和消石灰在都是常见的透水混凝土外加剂。这些外加剂将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外观的美观程度以及路面的耐久性,也应对其严格把控质量,选取合格的产品。
4.4 合理增加绿量
在设计绿地景观时一个需要重视的生态学问题就是绿量的增加。要想利用较少的绿地来实现更多绿量的增加,就需要选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光合作用强、叶面积指数高、枝叶茂盛的植物。此外,绿地需要较大的草坪空间,不过一味的增加草坪布局,就会导致绿量偏少,缺乏竖向空间的层次感,生态效益不明显。所以要想转变园林景观朝广场化发展,减少草坪花坛的现象,丰富绿化的纵向空间层次感,形成屋顶、墙面、地面等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设计人员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植物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以构建一个科学配置、层次鲜明、乔灌草结合的多样化植物生态群落。而群落是绿地的基础结构单元,其将会对绿地的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将绿地覆盖范围增加,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园林绿量,切实将绿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5 结语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日新月异,它的建设与发展直接促进了城市的良性进步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环境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
[1] 刘文英.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与环境配置探讨[J]. 花卉,2019(2).
[2] 张铭远,王晖,陶昕. 生态园林建设导向下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蕨类园景观改造[J]. 广东园林,2019(3):51-56.
[3] 王建玲.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研究[J]. 花卉,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