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探究 常磊钢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常磊钢1 宋寒彬2 于海梅3 蓝婷4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对于提升房屋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结构抗震能力,也引起了施工人员及研究人员的重视。
        1.身份证号码:13042119881106XXXX2.身份证号码:13060419830128XXXX3.身份证号码:13098319820326XXXX4.身份证号码:13282519871214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对于提升房屋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结构抗震能力,也引起了施工人员及研究人员的重视。如何在工程施工中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并且保障房屋建筑工程应用的安全稳定性,成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文章针对当前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引言
        抗震结构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房屋建设的关键环节,关于这方面的设计探究也是很多学者和施工人员共同面临的难题,因为房屋结构抗震能力直接和房屋的质量、寿命有关,进一步说,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很多地区的地震都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高标准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将抗震技术严格的应用到从地基到梁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整体的抗震质量,促进整体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工程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场所,关于其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能力,对于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应用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建工程行业在施工发展中,关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规定,根据地震烈度,以及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房屋高度,将建筑的抗震结构等级设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施工建设单位在具体落实抗震结构设计中,应基于实际的施工地质现状,建筑应用的重要性,地震带活跃现状等基础数据,选择对应的建筑抗震等级设计和抗震技术,以此确保建筑工程在施工应用中的安全稳定性。
        2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具体对策
        2.1科学合理地选择建筑场地
        通常情况下,开展一个项目建设的第一步时选择建筑场地。而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勘测施工现场的环境,了解掌握建筑地的土壤地质、水文等情况,然后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择最科学、合理的建筑场地。在进行建筑选址时,要注重场地的抗震性,科学计算建筑的负荷、高度等信息,尽可能选择硬度大、地面平坦且宽广的地方来建设高层大建筑。在选择地基时,工作人员要尽量远离那些有斜坡、崎岖不平的地域,防止出现泥石流、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其次,要尽量选择地质均匀的场地来当做地基,防止出现地震发生后地面开裂、沉降等不良影响而造成建筑物倾斜,从而对破坏房屋建筑,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2.2科学设计纵墙和横墙
        在房屋建筑中,纵墙和横墙是多层砖混房屋承重的核心部位,纵墙与横墙设计与布置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在地震过程中,地震力的作用对纵墙和横墙产生较大的影响,压迫其产生裂缝,严重时会倾斜、倒塌,从而对房屋建筑产生毁灭性破坏。由此可见,必须做好纵墙和横墙的设计与布置工作。一般来说,承重墙结构首选横墙,也可以设计为纵横墙一起承重。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墙体的美观与对称。一般墙体在布置时,通常采用纵墙贯通的布局方式。如果房屋建筑条件无法满足纵墙贯通的布局要求时,为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防止出现建筑物纵横墙在交接处被拉开的现象,通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填埋在纵横墙的交接处,为提高纵横墙的牢固性,还会加强构造配筋。
        2.3加强建筑薄弱部位
        对房屋建筑的薄弱部分进行双重保护,确保重要部位的第一层材料被地震破坏时,还能有第二层材料进行替补,从而大大降低或延缓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坏,保证高层居民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逃生,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有效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进行加固处理房屋建筑中那些受力较大、承载力弱的部分时,应有针对性的加强这些部位的强度与刚度。在加强短柱的延展性与承载力时,应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让建筑物在地震发生过程中能通过梁的形变吸能的方式来吸收地震释放的能力,从而防止出现框架倒塌的现象。
        2.4合理优化结构构件
        合理布局结构构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钢结构和混凝土构件而言,其平面和竖向布置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在房屋内错落布置平行结构和树形结构,能够确保整个房屋结构具有更高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在使用竖向强度和刚度时,必须确保能够有效提升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在具体开展施工作业时,还需要确保构件使用具有较高的均匀度,合理设置抗震缝,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设计部件,确保建筑结构功能完善性,使其具有较长抗震时间,同时还可以保障建筑美观性。在对房屋墙面砌体进行整体性和刚度施工时,尽量选择使用现浇混凝土作为抗震构件,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和水平高度。在具体进行施工作业时,需要使其抗震墙体平面尽量实现水平对齐,使其物位移和散落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房屋抗震性能的有效提升。
        2.5设计建筑抗震防线
        在地震过程中,强烈的震感会使地基下沉,进而使其整体结构地基不稳,导致建筑结构被破坏。以此为基础,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合理设置防线设计,在前期工作中有效落实地质勘察,在容易发生地震的区域科学完善前期准备工作,尽量选择使用土质较硬的位置进行施工作业,确保在后期出现地震时,能够使其破坏程度有效降低。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需要合理设计建筑地基深度,有效预防建筑水平受力时出现滑移或倾覆现象。
        2.6墙体面积大小和砂浆强度
        等级对多层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这两项指标的选择合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通过查询经验数据,可以发现,当对多层砖混房屋进行抗震实验时,房屋二层以上的部分,在地震发生时,受到地震作用力很小,大多数能够达到抗震承载力标准。而一层和二层的部分,受到的地震作用力较大,属于薄弱层,在第一层表现的尤为明显。底层薄弱层是可以加固的,研究表明,当合理的增加墙体的承载面积或者砂浆的强度等级时,底层的抗震承载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要求。由此可见,减轻震害的办法之一就是适当的增加一层和二层的墙体面积或者提高砂浆的强度。
        2.7增强砌体房屋的刚度和整体性
        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空间整体稳定性和刚度,理想的抗震构件是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楼盖,它的水平高度和整体性能优良,既能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刚度,使得平面上墙体对齐,又能解决房屋散落、滑移的问题。为了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常常要在房屋墙体的适当部位增设构造柱和钢筋,从而改善房屋的抗震性能。
        结语
        分析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和提升,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为各类建筑施工中的结构抗震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各类抗震设计技术的应用现状方面分析,为切实有效的提升房屋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能力,各类技术在应用中还应注重落实抗震装置质量检测,结构应力检测,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及各类地质信息的勘察和结构设计的优化,以此确保抗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合格性。
        参考文献:
        [1]张桂霞.试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1).
        [2]乔新磊,芦博.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
        [3]史炳斌.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4]黄小新.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