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路线设计隐患及解决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9期   作者:曾芬
[导读] 由于道路桥梁的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努力

         摘要: 由于道路桥梁的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努力,虽然在实际的建设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依旧无法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格外的注意,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与创新。因此,本文在分析道路桥梁路线设计的隐患的前提下,对道路桥梁路线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最终找到合理的路线设计,解决设计隐患。
         关键词:道路桥梁;路线设计;隐患;措施
引言
         路线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将对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道路桥梁工程投入运营后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必须提高对路线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设计人员应积极学习先进的道路桥梁设计思路,准确把握各项道路桥梁路线设计要点,并通过对设计经验的总结和成功案例的借鉴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路线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为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我国道路桥梁建设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1道路及桥梁路线设计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道路及桥梁的路线设计环节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这是维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首要保障。安全性原则需要相关的施工团体能够在科学规范的施工技术和理论落实的过程中,将安全作为整体工程的第一位,切实分析实际的施工环境,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将其纳入施工方案调整的依据中,实时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切实加强路线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进而使整体的道路及桥梁工程得到安全保障。
         1.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要建立在基础设施建设本质的经济效益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工程要采取最科学的施工方案,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利用前期的预算、中期的成本管理以及价值工程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从而达到经济性原则的要求。其次,也可以利用绿色工程来提升道路及桥梁路线设计的经济效益,以保护环境为目标增强基础设施的价值。
2道路桥梁路线设计的隐患
         2.1设计方案滞后
         在道路桥梁设计中,设计人员还依旧采取老旧的项目设计,亦或是按照原本的城市设计方案,这样才可以满足现代化道路桥梁的建设需求,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设计方案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前提,也是工程正常建设的基本保障。但是目前大部分道路桥梁在设计之中,都没有使用先进的设计手段和施工技术,其主要是因为设计时间不足,设计周期偏短,最终导致设计方案本身存在滞后性。
         2.2缓和曲线较短
         在道路桥梁的路线设计中,曲线与直线是相对常见的类型。一般来说,设计人员为了能够实现两种路线的完美衔接,会在过渡段设置较缓的曲线,在曲线的作用下,驾驶人员就会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渡感,并且也可以让驾驶人员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不同的路线,从而提供后续的行车安全保障条件。按照诸多项目的实践情况来分析,在道路桥梁设计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也会存在缓和曲线长度不足的问题。如,道路路线和桥梁路线缓冲区域的长度较短,亦或是地形困难,存在较大的拆迁难度,设计人员在具体的分析与考虑中,将过渡段的长度减少,这样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会埋下路线设计隐患。
         2.3直线过长
         当道路桥梁路线处于平原,因为外界的影响,就会出现较多的直线设计。道路桥梁路线设计中,如果直线过长,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一旦无法有效应对,就会面临行车安全隐患。所以,在平原区域的路线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诸多情况的可能性,能够结合当地的设计情况来科学的选择路线线形。


3道路桥梁路线设计措施
         3.1合理规划路线,保障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是道路及桥梁安全控制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路线设计影响的环节,因此想要提升整体道路及桥梁路线设计的质量,便要将行车视距环节作为路线设计的首要控制因素。在道路及桥梁的直线以及曲线路段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依据相应的超车时间及行车速度来控制过渡路线的长度,从而为司机提供合理的行车视距;在路线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路线周围的视觉障碍物,清除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不额外增加视觉障碍物,才能够切实保障行车安全。
         3.2合理控制道路与桥梁的平行路线设计
         平行路线的设计核心便是直线长度,要控制好道路与桥梁的曲线路线半径,保证行车路线以及相应的视野范围内没有障碍物,可以观察到有助于行车安全的相关信息。在道路与桥梁的曲线路线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实际的曲线规范来规划曲线的半径,并且依托于自然环境来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另外,也要注意正确处理道路与桥梁路线中出现的坡面和弯曲路线,尤其是在不能规避特殊地形的前提下,要合理地控制因为地形所导致的路线变化。另外,据凹凸曲线的标准进行合理的设计分析,尽可能减少在道路与桥梁路线中出现过度凹凸路线以及陡坡,有效控制危险行车事故发生的概率。
         3.3道路桥梁纵断面线形坡长设计要点
         分析在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纵断面线形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合理控制纵坡坡长,尽量保持纵坡平缓均匀,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坡长,以减少车辆驾驶中的频繁换挡操作,以保证行车的速度和安全。设计人员应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坡长的最小值来控制变坡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坡长最小值应在达到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承载直坡短。在设计竖向同向曲线时,由于凹形竖曲线有可能被误认为道路桥梁工程线形的组成部分,因此设计人员要合理确定直坡段的长度,以减少断背曲线的出现。为了防止较长直坡段会产生大半径竖向曲线的视觉误差,设计人员可以采取两端连接的方式来行车三心复曲线,以保证纵坡的平顺性。而在设计反向竖曲线时,则应将其长度控制在3S 设计速度行程以上,并可以在曲线中间适当设置直坡段。
         3.4道路桥梁纵断面线形竖曲线以及变坡点设计要点分析
         在道路桥梁纵断面的变坡点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视距要求采取竖向曲线的设计方法,以减少行车动量变化,并确保车辆前灯有充足的照射范围。设计人员应合理运用平曲线和竖曲线之间组合方式,以保证线形平顺,并提高行车的舒适性。设计人员应根据车辆在变坡点前后所产生的重心变化曲线来确定竖曲线的设计方案,一般可以选择二次抛物线。由于抛物线与圆曲线的曲率半径变化较为接近,因此在竖曲线的设计实践中也可以将其表示为曲率半径。在确定竖曲线半径时还要对车辆离心力以及其弹簧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结束语
         设计人员在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平面路线设计时,应严格遵守设计规范要求,并结合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提高设计的标准化程度。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道路桥梁工程的具体出行需求、流量以及周边环境中的各种设施等,这样才能确保路线设计能够与周边环境以及其他设施相互协调。在对高填深挖路段进行平面路线设计时应多方案比较线形,并要综合考虑纵横断面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半径曲线设计来提高各区段平面线形设计的统一性,为道路桥梁工程的通行安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思宇.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研究[J].居舍,2019(34):195.
[2]陆天宇.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探讨[J].居舍,2019(33):95.
[3]刘永.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9(31):130-131.
[4]向唐.道路桥梁路线设计隐患及解决策略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193-194.
[5]陈春.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18):253-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