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9期   作者:潘锋
[导读] 古语有云“要想富先修路”,对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来说

         摘要:古语有云“要想富先修路”,对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来说,道路建设是其重要前提,随着当下时代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数量在逐渐提升,同时,当下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道路施工与普通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较多的相似点,均属于工期较长的项目,涉及内容较多,如施工人员、设备、原材料等,且几乎所有因素均会对道路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就必须要加强控制,但应在开展控制工作前明确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而对其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一、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施工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及设备是道路开展建设时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过关,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采购人员因专业素养不足,在采购时为了减少成本支出,会选择价格较为低廉且性能与原定标准不相符的材料,这种材料一旦用于道路施工中,极易出现豆腐渣工程,给群众的出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1]。同时现场管理人员未对入场的材料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因此会导致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现场并投入使用,从而会严重影响该工程的质量。
(二)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据实际情况来看,人员因素也是造成市政道路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场施工人员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其专业素养是工程质量的关键。但是现阶段因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部分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支出对工作人员岗前培训重视度不足,因此导致部分施工人员在参与项目建筑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等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同时现场管理人员因经验不足,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会手脚慌乱、不知所措,从而会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2]。
(三)环境因素影响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的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及进度。因市政道路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且处于室外作业,因此较易受到各外部条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法律等,都会给施工质量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施工环节等因素的控制及管理力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从而能够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制度完善管理制度
         市政道路工程因涉及环节多且复杂,每个环节都有着环环相扣的特点,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后期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制度标准,并贯彻于每个环节中,使其形成完善管理体系[3]。同时需明确相应责任范围,并落实到个人,以此来起到督促作用,使其能够在实际开展工作时能够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展开,从而保证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
         众所周知,施工材料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对此加强重视度,做好材料质量把控工作。在进行采购时,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该工程的标准需求选择性能相符的原材料,并对供应商的资质及信誉进行全面调查,确保商家的供应能力能够跟上施工进度需求。在材料入场时,现场检查人员需进行抽样检测作业,在确保材料的质量及数量与合同相符后才能准许进场,以免商家为了个人利益以次充好[4]。在此需注意的是,抽样检测材料的数量不得低于入场总数的40%。同时在材料入场后,管理人员需根据每种材料的性能做好分类储存工作,以免因环境因素导致材料性能发生质变,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其次因市政道路工程规模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会运用大型机械设备辅助作业,因此在施工前期就应当根据该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相符的机械设备,并定期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能够在施工作业时发挥最大性能效用。
(三)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工作
         工作人员作为市政道路工程的参与者与实施者,其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与工程的质量有着密切关联,若想从根本上提升道路工程整体质量,确保工程每一阶段都能有序开展,需切实提高现场施工人员专业素养。据调查了解当前施工团队大多数由农民工组建而成,基本未接受过系统培训,在施工时会较易出现违规操作现象,给工程埋下较大安全隐患,因此相关管理部门需定期展开培训作业,根据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及工程发展需求制定相符的培训方案,并深入现场进行指导作业,在培训结束后需进行相应考核,只有考核通过后才能准许上岗,以此来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技能水平都能符合企业及行业标准,能够为道路施工提供强有力帮助[5]。同时需适当提升招聘门槛,为企业引进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构建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施工队伍,该方式不仅能够保障工程质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我国因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形、地质情况、人文环境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作业前,应当深入现场进行相应的勘察,针对其地质条件、水文、周边环境等进行研究分析,运用科学手段计算出其中数据信息,为后期的施工提供有力数据支撑[6]。同时地基作为道路工程的基础,其承载力决定着公路的稳定性,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加固处理,避免道路出现不规模沉降问题,影响出行群众的安全。其次市政道路工程因施工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较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质量及进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需有较强的前瞻性,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所得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并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该图纸的科学合理性能够为后期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监督力度
         市政道路不仅是运输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桥梁。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力度,对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展开相应检查,以此来降低质量隐患问题发生率。同时市政道路结构主要依靠混凝土支撑,混凝土调配质量决定着该工程的稳定性及承载力,若想保证混凝土质量与公路原定计划相符,施工单位需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配比环节,运用科学手段控制振捣力度及时间,在此需注意的是,因每个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同,在开展配比搅拌工作时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次监理人员应当不定期深入现场检测,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现象时,应当严厉制止,并追究相关责任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此可以采用奖惩制度,对工作不积极且偷奸耍滑的员工需进行相应的批评处罚,对于工作态度认真的员工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该方式能够起到有效激励作用,使其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为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市政道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施工单位需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以此来提高该工程的整体质量。因市政道路工程多为户外作业,较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每个阶段的操作行为,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培训,从而才能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吕鹏,姚雷,刘欣然.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 黑龙江科学,2018,9(24):108-109.
[2]苏林,刘洋.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框架思路构建[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3):143.
[3]陈立文,成武伟. 市政道路建设中关键工程要素的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02):141-142.
[4]梁炜. 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问题研究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阐释[J]. 建材与装饰,2016(40):231-232.
[5]李力.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强化途径阐释与相关管理问题解读[J]. 科技与创新,2017(05):76-77.
[6]黄立鹏,刘凯. 道路改造工程中路面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和有效的措施[J]. 居舍,2019(24):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