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问题与审核方式分析 武齐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武齐齐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维护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施工单位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身份证号码:23232519900903xxxx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维护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施工单位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本文在阐述工程造价预结算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下该项工作开展阶段暴露出的不足,较为深入的探究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工程预结算;审核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造价预结算审核是建筑工程管理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保施工单位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保障性工作。所以,在实践操作中,相关人员要对该项工作较为重视,以合理的方法及娴熟的操作技术为支撑,循序渐进提升预结算审核工作质量,协助企业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节省成本。但纵观国内该项审核工作状态,发现其滞留一些问题未能解除,鉴于此文展开相关研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1 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基本内容
        1.1 预结算形式
        (1)按月结算:推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的方法。针对跨年度完工的工程项目,在年终盘点工程,办理年度结算业务。(2)竣工后一次结算:建设项目或分工程整体安装工程施工期<12 个月,或者工程承包价<100 万元,则可以实施工程价款每月月中预支,竣工后进行一次结算。(3)分段式结算:即在本年度开始施工阶段,本年度不能竣工的分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则要实行不同阶段予以结算。
        1.2 加大套用单价的审核力度
        (1)针对直接套用定额的工程量,先核实项目对应的名称与内容,再比较分析所套用的定额是否合理,若存在较大出入时应及时、准确的进行调整,避免反复套用定额的情况。(2)针对使用补充定额工程量,要加强审核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规定进行审核,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阶段套用定额的真实、准确、合理。
        2 工程造价预结算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多种因素会影响人工费用
        目前,我国各省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被定为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合同内设定的工作时间中提供了正常劳动基础上,用人单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通常情况下,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地区物价水平及有关人事管理机制等均影响着劳务个人的基本工资水平,导致人工费逐年增长。当下国内建筑行业人工预算单价由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及工资附加费(包括:工会经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等构成,上述各项费用的增加,都会影响人工单价的增长。
        2.2 施工材料价格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材料费在工程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约为60%~70%,这就预示着针对施工阶段材料价格调整的问题,应将其列为预结算审核中的重要内容。多数情况下,预结算审核阶段应结合工程施工阶段材料的使用情况适时调整价格。但是部分工作人员为谋得私利,在材料选购方面以次充优,使用高价材料却调整为普通材料单价,一方面增加了工程成本,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另外,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不可控因素较多,并且还会出现随意变更材料品牌及价格的现象,对预结算审核工作形成不利因素,并削弱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价值[2]。
        2.3 合同签订时留存的问题
        部分建设方在和施工方签订建设施工合同时,针对部分工程量清单内容及报价模糊化问题,得过且过。比如,有些工程在项目施工阶段,部分分项工程在合同内有重复,或存在个别附加分项工程范围不清晰的问题。施工总包单位把部分分项工程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时,在合同中也没有清晰标注新增工程量,以致工程造价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2.4 经济签证欠缺规范性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施工单位会结合工程现场实况调整施工技术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济签证审核工作的难度。比如,在审核不严格的情况下就盲目签字,若后续施工阶段出现质量问题,则施工单位将是“哑巴吃黄连”。若签字工作未能及时开展,很可能会导致工程竣工结算环节滋生出相互推诿的情况,增加工程预结算审核难度,降低准确度,影响项目成本。
        3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的措施
        3.1 控制人工费
        (1)要选择优质的分包队伍,力争做到高效、灵活引进外部施工队伍。加大内部骨干队伍的建设,维持施工现场队伍的相对稳定,按照工程特征及施工进度计划,科学配置劳动力,规避重复用工,减少人工费超支等情况。(2)加强零星用工的控制,尽可能把零星用工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内容包含到分包合同单价内。针对无法计入分包合同中的情况,应加大零星用工数量的控制,结算时应层层把关后方可确认。针对无产值零星用工的控制工作,项目经理一定要亲自把关、审核、签字确认,一定要做到派工明确,并清晰注明具体部位与派工人数等,作为零星用工结算的依据。
        3.2 加强材料的审核力度
        (1)针对与工程材料价格相关的材料,要做到及时采集与整理。众所周知,材料价格数据库是材料价格审核工作的基础。为确保材料审核工作的高效性,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要求工程施工阶段,一定要要求有关人员调动所有有利因素了解、掌握材料单价信息动态情况,从最基础环节促进材料预结算审核工作的科学推进[3]。(2)针对材料的定额价、市场价及材差调整等情况,一定要以最严谨的工作态度落实审核工作,尽量将材料成本管理利润最大化。
        3.3 做好工程量的准确计算
        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量计算流程复杂、涉及的内容繁多,在审核阶段发现实际量与预算量存在较大出入时,则应快速派遣有关人员与施工现场负责人交流、商议确定。计算工程量阶段应重点落实如下两项内容:①维持工程量核算口径的统一性,即要求施工图纸所反映的项目与计量规则内项目维持统一。②严格按照国标要求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工作,力争将漏算、错算、少算等情况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3.4 加强合同与变更的管理
        首先,项目施工阶段,通过劳务招标选定好劳务分包方以后,要求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前 3d 中,分包方务必将履约保证金提交给项目部,这是应对履约阶段各种风险问题的有效控制措施之一,进而维护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并严格秉持“一合同一缴纳”的规则,在上个项目未竣工时,对应的履约保证金不可以转移到下一个项目中。其次,加大合同条款与招投标文件的管理。工程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注意合同内容与实际施工的匹配度,并要求施工方严格遵照工程合同内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等[4]。最后,相关单位应积极参与到工程施工阶段,认真审核工程施工内容、设计变更等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项目施工阶段,预结算审核为造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保证该项工作能规范、有效推进,方能协助施工单位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审核方法技巧,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落实各项审核制度,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为建筑行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黄静文.影响工程造价预结算的主要因素及成本控制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47(9):103-104.
        [2]李晓俊.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J].居舍,2020,22(8):155-156.
        [3]苟川洪.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5(6):24-25.
        [4]冯国艳.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分析[J].智能城市,2020,6(3):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