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孙宇
[导读]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财、物的集约有效利用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推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保障生命财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在实际施工中,安全管理属于首要管理内容,项目部需结合工程项目实际,落实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并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因此,建筑企业自身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管理引起高度重视,构建符合施工现场实际需要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如果施工人员出现残疾、劳动能力丧失等情况时,他们自身在身体和精神上将遭受较大的打击,在难以释怀的情况下可能对其人生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其次,建筑施工现场男性人员,通常为家庭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当其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家庭负担将明显增大,如果在短期内无法找到其它经济来源渠道,将对家庭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对于工程项目和施工人员家庭都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1.2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降低隐性造价
    在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除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之外,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升也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施工过程,降低安全隐患的同时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目的。在以往施工中,时常听说建筑工地高空墙体脱落砸伤其它人员的情况,这既是安全问题,也是施工质量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实际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尽可能降低建筑工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率。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使得其在安全防护工作开展效果上显得较差。为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相关安全管理指示文件中明确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标准。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旧存在较多施工企业未严格依照指示文件配备足量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出现部分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不仅影响到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难以在管理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无法有效履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责,增加安全隐患事故发生风险。
        部分施工现场虽然设置有对应的安全警示牌,警示施工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但是在施工现场仍旧可以发现忘带安全帽、承载物料提升机等不安全性的行为,且现场未有人对这些行为进行阻挡和管理。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2.2分包单位代为管理现象十分常见
        在施工现场,以包代管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直接影响到项目部门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的规范管理。在实际施工中,基于现场施工环境、施工环节需要,通常将部分施工环节分包给其它单位进行施工和管理。在此种情况下,项目部在管理工作中难以有效掌握分包队伍施工进度、材料资源应用、安全防护措施等,更多的凭借分包队伍自身经验和习惯展开施工,因此较容易出现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失控的情况,从而增大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隐患。
2.3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欠缺
        从当前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看,一线施工人员多来自于农村地区,且他们整体接受文化知识显得较少,在安全意识上相对欠缺,所掌握的一些安全技术也明显不足。再加上这些施工人员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企业难以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在培训工作上投入的精力显得较低。这类型施工人员在当前建筑施工场地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而从一些发生的安全事故来看,大部分为这种施工人员。所以,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提高这些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意识决定着他们的施工操作行为,是否存在安全意识,将影响到他们日常施工中的安全防护行为。
        另一方面,一些项目中的管理人员,他们自身对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就较低,存在着较重的侥幸思想,认为安全培训的价值和作用不大,未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施工建设首位。正是由于这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许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仅仅停留在纸面文件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工作中,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2.4 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配置不到位
        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经费投入都表现出不足的现象。许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投入安全管理的经费属于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额外费用支出,将增大工程项目的施工造价。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对这部分造价做出相应的缩减,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工程项目中的经济利益。为此,许多施工单位精简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精简安全设施配置,使得安全管理工作都处于相对较为低下的状态。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将会遇到较多突发情况,严重影响到现场施工安全,为有效控制突发情况,降低其带来的危害,需要施工企业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制定合适的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安全设施提前针对突发情况做出防护,以此来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在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相应安全设施配置必然会随之做出缩减,使得许多安全防护表现出不到位的情况,这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3.1明确责任,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为促进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建筑企业应在正式开始施工前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以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管理最高领导人员,结合项目需要构建对应的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管理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项目施工中,制定的一些安全管理文件或制度能否得以落实,关键还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由此可见在正式施工前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具有较高的必要性。工程项目应根据实际的规模大小,依照相关规定配备对应数量的安全管理人员,形成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施工过程安全开展。


   对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来讲,其中的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起到关键性作用,为确保其在安全管理中有效发挥出监督管理作用,指导现场安全工作。应在实际施工中,注意提升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地位,给予他们更多保障施工安全的权力。如: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需制定基坑开挖、基坑支护等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现场施工监督检查,保证施工安全;在进行脚手架搭设、吊篮施工、安全网布设时应严格检查安装质量,这些属于施工现场基础性安全防护设施。如果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有权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做出整改,直到达到对应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为止。
3.2加强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
        首先应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和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防护专业技术,从而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同时,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拟定对应的施工现场行为规范标准,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其次,要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主要从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要求施工建筑材料堆放在合适的区域;要求施工机械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换一些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机械,保证其运行安全性。
        实际上,现场施工人员仍然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应注意提升这部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实际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以此对减少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危害有较大的帮助。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可联合多个部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组建安全管理小组,然后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技术培训、安全知识讲解。另外,通过这种联合安全管理模式,也能够及时发现基坑开挖支护、脚手架搭设、塔吊运行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从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
        此外,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也是现场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一些施工环节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时,更是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如:脚手架搭设工程、塔吊安装工程,都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在完成施工方案设计之后,还需结合实际施工思考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引发安全事故。
         当工程项目中存在重大危险源时,应落实专门的人员对危险源进行安全监管;对于工程规模较大的项目,应由总承包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环境、地质条件等展开论证,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签字确认然后移交给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应加强现场的监管工作,保证施工作业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制定实施,同时在施工中落实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
3.3加强安全资金投入,配备足量安全设施
        在实际施工前,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专门根据工程规模,拟定投入对应的安全资金,并由专门的人员到财务部门提取经费,在市场中采购质量合格的安全防护产品,确保安全设施配备到位。施工现场具有较高的安全需求,且其中大多属于必须性需求,施工企业应在工程项目费用支出上做出适当调整,增大安全资金占据比例。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在操作和应用不熟悉的器械设备前,应当先向具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在进行焊接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焊接施工引起火灾,在焊接前清除场地周边易燃、易爆的物品。此外,在施工现场还应当加强安全标识的设置,如:在孔洞边应设置醒目黄色条带围栏,避免施工人员进入摔倒;在油污地面应专门设置警示性的标志;在应用梯子时,应注意做好打滑防护,在梯子上做好标示。
3.4加大监管力度,防止走形式主义
        从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面前表现出强烈的形式化特征,应付检查、形式主义十分常见,这在实际工程项目起到的安全防护作用较为有限。因此,安全监管部门应当着重强化对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力检查,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文件查找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管理隐患,然后依据相关条例展开完善处理工作。
        另外,各单位安全监察部门在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应全面落实精细化理念,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尤其是一些较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环节,应加强检查力度。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坚决避免“人情关系”,做到依照规定、规范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任何安全事故都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单位的整体形象,造成具体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在监管中高度重视。
3.5杜绝以包代管现象,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
        要加强对分包的管理,不能以包代管。作为项目的总承包单位,不是把工程分包出去了,就认为做好做坏都由分包自己说了算。我们要知道的是不管是质量还是安全事故,做为总承包都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另外,就目前的分包单位来说,特别是有些劳务分包单位,很多劳务公司老板都是基础工人出生,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意识还较薄弱,因为涉及到成本投入的问题,也不原意多投入人和物。必须要总承包来加强安全管理,不能放任分包不管不问,任其自己约束自己。安全管理是双方有责,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分包方的管理,对分包队伍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对其管理水平和责任心进行考核,不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必须更换。另一方面要对分包提供的材料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在项目上。同时,要对分包的施工过程加强管控,对不按照方案施工或者违规施工作业的也及时制止并要求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安全管理属于十分关键的管理环节,能够有效避免施工人员出现伤亡,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不断优化自身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应对策略研究.[J].王赫;居舍.2020-03-05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分析.[J].叶欣.建材与装饰    2020-04-15
[3]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谷鹏举;于龙;徐旭.建筑安全    2020-03-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