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态势十分良好,各种规模、类型不同建筑工程不断出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但建筑工程本身有着工期长、涉及因素多等特点,这提升了各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投资风险管理而言,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同时全面分析当前在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才能找到最有效地应对策略。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做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风险;问题;应对策略
前言:开展建筑工程通常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筑工程资金一般都来自银行贷款或者企业融资,而且资金回笼期较长,以房地产开发为例,房屋建筑建设完毕且成功销售回款才能盈利,这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资金无法正常回笼,导致建筑企业自身及投资方出现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不仅会影响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收益,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导致企业分崩离析。因此,非常有必要明确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用更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将投资风险控制到最低[1]。
1 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问题
1.1 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
建筑工程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而且有着复杂的环节,各个因素与环节都和投资风险管理有关,相关人员针对投资风险开展管理需前面考虑不同风险因素和全部环节,这就对专业能力和经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和建筑工程有关的企业需针对投资风险管理成立专业化团队,以此才能保证管理效果,进而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1]。但这一点在我国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中比较缺乏,无论投资方还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成立专业团队的重视度都不高,以至于经常会面临非常高的投资风险。
1.2 不能正确认识投资风险
部分投资者和建筑施工企业已经着手针对投资风险开展管理,但因为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够正确,导致管理过程不贴合实际,比如没有将投资风险覆盖到全部的施工环节,或者没有根据外部因素的变化的开展管理等,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也没有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1.3 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我国实际开展建筑工程管理的时间还比较短,尤其是其中的投资风险管理,在相关经验和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以至于实际管理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针对投资风险进行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依靠的大多是个人经验,而且过程比较盲目,没有针对建筑不同环节和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目标,投资风险因此得不到量化。另外在监督工期过程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较少,因此无法为投资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1.4 对外部环境的考虑不够充分
外部环境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当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就会延长工程周期,又比如2019年末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就导致很多建筑工程的无法如期完成,这就极大提升了投资风险的发生率。社会而环境主要指的是我国针对建筑工程指定的各种政策,投资者需明确我国相关政策的变化,并以此对投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这才能有效利用政策,规避投资风险。当前有的投资者和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对外部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严重影响了投资风险管理的科学性[2]。
2 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对投资风险的监控
加强监控是预防投资风险的有效方式,需要在开展建筑工程过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督,时刻关注风险变化。有的投资风险变化性比较强,有时会消失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风险,相关人员对此要提高重视,对可能发生变化的投资风险制定动态管理方案。另外投资者需要做好对风险的分析,掌握各种风险可能会造成的影响,然后再进行科学投资,这样即可有效减轻风险的影响。有的投资者和建筑施工企业会通过买保险的方式规避风险,但如果风险来自自然灾害不在理赔范围之内,因此不能对保险过于依赖[2]。
2.2 全面分析投资风险
全面分析投资风险,并以此的回避风险是减轻风险影响的有效方式。通常情况下,在投资之前都需要结合各方面因素以及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分析,然后明确风险的发生概率,如果风险发生率过高则可放弃投资。但是要注意,虽然放弃投资可彻底回避风险,但也无法获取利益,因此还需在全面分析投资风险后慎重考虑。
2.3 针对投资风险开展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减轻投资风险的有效方式,而科学管理需将风险管理渗透到所有施工环节当中,从前期规划决策、准备、施工等环节出发开展管理[3]。比如在决策规划阶段,建筑工程的各方人员需共同针对工程开展全面评估,并在成本计算中纳入投资风险的相关内容,并要落实各方在投资风险管理中的具体责任,然后针对投资风险管理成立专业团队。在准备阶段,投资者应仔细学习国家针对建筑工程的最新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保持和建筑施工企业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高效沟通,然后做好建筑工程投资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要根据合同明确的各方在风险中应承担的责任,以免在真正发生风险时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建筑工程正式开始以后,需开展严格的现场监督,避免因为施工导致延误或者出现与合同不符的内容。针对建筑工程的现场监督,不仅施工单位要提高重视,投资者也应定期进入施工现场,依据合同与图纸审核工程量和工程进度,以此降低因施工而导致的投资风险发生率。
2.4 合理分散风险
这一点指的是先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合理评估,然后合理合规与存在利益关系的一方共同分担风险,这样即使发生投资风险也可减轻风险的影响[3]。分散风险应以合同、保险、保证等为基础,也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转嫁风险,但转嫁概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如果转嫁概率不如意还是应以分散风险为主。分散风险过程中,可依据相关规定切割工程,然后将不同内容的风险分配到各个和建筑有关主体上,但分散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分散利润,所以是否分散以及如何分散还需深入研究。
2.5 正确应对留存风险
留存风险指的是通过前几种管理方式没有实现对投资风险的彻底控制,投资者因此让然需要承担一部分风险,对这部分风险应慎重对待,并通过有效方式进行应对,进而坚强投资风险的影响。但对投资者而言,应通过对导致投资风险因素的全面分析来主动留存风险,而不是被动接受风险,这样所留存的风险影响才更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建筑工程投资风险并采取有效方式开展管理是减轻风险影响的有效方式,投资者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对此要提高重视,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成,且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向荣.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6,30(24):120-120.
[2]王北龙.基于EPC模式的建筑工程投资风险及管理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3(18):10-12.
[3]刘衍强.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居业,2019,23(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