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卢世云
[导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高速发展。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城市化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提高,所以土木工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的基础组成,因此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本文将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我国当下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使用最为频繁,因此混凝土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是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将沙、石作为集料,与水等按一定比例配置,经搅拌得出的水泥混凝土,也叫普通混凝土,其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在实际施工中,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等多个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影响。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常见问题
1.1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
        混凝土结构强度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的质量效果,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同的土木工程对其强度要求不同,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配制工艺以满足土木工程的施工要求。常见的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的原因有,混凝土配比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材料配比不得当,如在水泥混凝土配制中水泥比大、石子多、砂浆少;使用原材料不足以满足设计要求,如袋装水泥重量不够或者受潮活性降低;在配置过程中以体积比代替重量比,如用手推车量度的情况;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1]。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混凝土缺陷测试,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1.2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甚至是漏筋
        蜂窝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了小凹坑与麻点,这种情况虽然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影响美观,漏筋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筋、副筋或箍筋没有被混凝土充分包裹。造成蜂窝麻面的原因可能模板表面粗糙或附有水泥碎屑等杂物没有及时清理;模板拼接不严谨导致局部跑浆;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够或者拆模过早,导致模板表面与混凝土表面粘连等。造成漏筋的原因主要包括,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漏放,导致钢筋下坠或紧贴模板面外露;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导致浇筑过程中水泥砂浆不能完全包裹钢筋造成漏筋;混凝土配比不当,产生离析从而导致漏筋。漏筋的情况会对混凝土结构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旦发现要及时修正。
1.3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混凝土配制时没有按要求进行配制、混凝土浇筑工艺有问题或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内部的水化热没有及时排出,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偏大从而出现裂缝[2]。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做好对设计工艺以及原材料质量的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还应该考虑到温度环境还有施工季节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结合这几种常见的问题分析可以得出,要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首先需要筛选出质量可靠的原材料,并结合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技术的培养,并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3]。通过这两方面的优化来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为保证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在开始施工之前,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充足的准备。

首先是对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进行验证,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结构的选用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施工地点对工程设计进行验证。其次是对施工地点的环境的调研。施工地点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最后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调研。在调研完成后,要结合设计要求和当地的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选定原料后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先进行试配置,避免因设计或原料质量问题出现工期间断的情况[4]。最后是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工人上岗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责任意识与技能水平,避免因施工人员施工能力差或者没有按设计方案进行配制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2.2优化混凝土的配比、振捣、浇筑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制时,要再次检查所用原料的质量,并把控好添加剂的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在建的土木工程建筑进行检测,对于隐患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对于混凝土的配比方案要及时优化,比如某工程在冬季施工,发现添加剂结晶,堵塞管路,经调查发现是公司采用的减水剂中硫酸钠因温度过低过饱和而析出晶体导致的,及时调整减水剂配方,由含固量的32%减至20%,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保证工期按时完工。
        振捣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振捣是指对卸入浇筑仓的水泥、沙、石等拌和物进行捣固的过程,通过振捣工序,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使混凝土结合密实,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振捣器。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混凝土生产的核心技术,混凝土浇筑是指将混凝土倒入模具至塑化的过程。在进行浇筑时,要注意模板内的垃圾以及模板表面杂物的清理,包括钢筋上油污、锈渣的清除,要注意钢筋保护层垫块的安装,避免其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移位,导致漏筋的情况[5]。在浇筑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模板的情况,出现异常要及时予以修正。进行多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注意层与层之间的浇筑时间间隙。在制定浇筑计划之前,要保证施工人员对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的熟悉。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方案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作业结束后,还要注意对混凝土表面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在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要有能力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因为外部因素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和性能。
2.3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需要进行现场工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实际施工的要求进行操作,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异常问题要及时予以反馈,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验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要把每一个步骤都责任到人,对于施工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务必把控好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为保证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相关人员要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把关,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部门,要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技术流程进行管理和约束,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峰.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砖瓦世界,2020,(14):102.
[2]吴江涛.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6):260.
[3]蔡志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3):135-136.
[4]赵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5):291.
[5]张杰,张银芳.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40,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