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徐创
[导读] :由于市政公用工程中有较多的隐蔽工程,
        摘要:由于市政公用工程中有较多的隐蔽工程,很多潜在的质量问题在投入使用的初期不容易暴露,易为管理人员忽视。市政公用工程质量不但关系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序进行,还是一座城市外在形象的展现。那么怎么才能针对市政公用工程特点,对施工质量进行高效的控制,应该是城市建设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性
        1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1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内涵和依据
        所谓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指为满足市政公用工程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施工活动,主要表现在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改进等方面。在整个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应当按照施工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此时就需要一个施工质量控制依据,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规范、验收标准、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以及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规范施工,并在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范围内,制定具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依据。
        1.2 质量控制所遵循的原则
        (1)事前控制的原则
        一个工程的工程质量的好坏,必须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始严格控制好各个环节的质量。特别是市政公用工程,应当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从施工单位的选择、施工材料的筛选以及施工技术的监督等多个方面做好控制工作,为保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竣工后的管理
        进行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进行,由业主单位组织施工单位、总监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使质量监督站、接收单位进行验收及移交。另外在工程总结报告中,要对工程进行最后总结,从而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3)质量第一的原则
        由于市政公用工程产品的特殊性,其工程产品的使用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与人民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求市政公用工程必须是高质量水平。具体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质量检验标准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保证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2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规范的市场管理
        当前,很多市政公用工程的承建单位大都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是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单位没有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推行,建设手续不齐全,如缺乏施工合同以及监理合同等,另外还有的单位存在不执行招投标制和项目法人制,没有施工许可证等问题。甚至有的单位为了节约资金,缩减工期,给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
        2.2 对工程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
        一些政府部门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缺乏对工程质量足够的重视,往往为了彰显政绩,缩短工程的施工工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低下。此外,对质量标准不熟悉导致没有按照强制标准进行验收,甚至一些主管部门认为,市政公用工程只是一些基础性工程,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多大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程质量,可以看出,思想上的轻视是工程质量控制面临的一个重要阻碍。
        2.3 施工质量没有进行规范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没有进行规范,是很多建筑单位存在的问题,多数建筑施工项目是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建设,这些单位由于受到自身权利的限制,对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投招标制以及合同管理制的管理都很疏忽,经常出现合同未签订就开始施工或者为了缩短工期,造成建筑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
        3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3.1 加强事前组织管理和评估工作
        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由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决定。从目前的施工水平和技术条件来看,客观条件已经到位。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由主观管理协调决定。建设质量取决于组织是否妥善管理。

市政公用设施的质量控制的准备和组织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
        3.1.1 为加强人员控制,我们必须确保公用事业公平公开地确定承包商
        首先,在内部行政机关要加强人员监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标,依法组建陪审团,严禁私设,滥用职权,滥用职权获得。依法保障市属公益项目的质量,依法惩处合同违法分配。
        3.1.2 严格审查承包商资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资质审查员专职责任制
        对承包商的资格审查首先包括对资格证书的审查。严禁使用不合格或被盗的人充分利用他们。二是审查施工单位人员,确保人员业务水平,并通过抽查等方式。再次建立建筑材料质量责任制,要求材料质量责任,确保建筑材料合法合格,并接受检验。
        3.1.3 建立监督人和业主双重监督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在确保独立监督地位的同时,很难确保它不能与建设方合谋欺骗业主。因此,要把业主适当分散实施双向监督制度,确保项目质量。
        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3.2.1 定期向监督员负责并定期报告。监督方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监督管理单位。其监督水平和实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这是项目质量的最重要保证。首先,在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中,监理人员应当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个人责任制度,落实建筑材料的日常管理制度,该项目按计划执行。也就是说,每天检查,我们严格查处违法经营和不合格材料,处罚明确。其次,监理单位应定期向合同签发单位报告施工进度和施工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违规情况。
        3.2.2 施工方的自我监督。施工方应建立一套自己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施工队伍人员的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意识。找出存在质量问题的地方,及时纠正它们,防止他们偷工减料。其次,必须加强和监督建筑材料的来源。材料应严格按照要求的标准购买。同时,施工方还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质量和效益。
        3.2.3 建立多元协调组织体系,确保业主,监理和施工人员保持信息流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防止业主忽视施工进度质量,或施工方无视施工进度的质量以及影响项目质量的其他因素造成信息拥塞导致的质量问题。
        3.2.4 促进社会监督,鼓励第三方进行监督和报告。建立第三方监督和报告激励机制,鼓励公众监督和报告知情项目的质量。
        3.2.5 抓好建设项目跟踪管理,严格追踪项目下落,实行专项责任制,防止挪用等行为,确保项目按期交付。
        3.3 施工完成后,质量管理工作应以验收为基础,辅以补救措施
        施工结束后,整个项目进入最后阶段,这是项目质量的最后检查点,也是最终处理质量问题的机会。因此,严格的验收程序是必要的。详情如下:
        3.3.1 严格控制验收,并及时提出并给出第一次验收中缺陷或问题的整改期限
        为提高验收人员的素质,禁止用电谋取私利的现象,并严格按照施工验收标准执行,通过验收测试的零件进行随机检查或复查。对于合格的部件,严格按照验收程序提交报告。
        3.3.2 严格执行转让程序,整理项目留下的问题,并建立严格而清晰的移交程序
        项目整理项目中不可避免存在许多遗留问题,处理这些问题的程序通常没有统一严格的规定,导致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但每个单元都踢足球,最终影响项目按计划使用。因此,有必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完成项目整理工作,防止外来因素影响工程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公用工程作为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施工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该项工程的作用能否得以全面发挥,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让城市建设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213-214.
        [2]田军宏.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7(23):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