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作为国家进行建设的基础内容,道路桥梁工程在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由于裂缝这个问题作为此类工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要想真正提升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建设者务必要对这个问题给予重视,做好建设前的预防布置以及施工阶段的应急处理工作。本篇文章便是围绕该项内容,针对当下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成因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裂缝;预防
在现代的道路桥梁工程中,在施工时裂缝问题的出现都是应当被管理者给予关注的。倘若为未对该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而对其放任发展,在未来这将会成为工程的巨大安全隐患,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成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实际工程中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成因较多,但通常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1因负荷不足而产生裂缝
这种情况下就是通常因为受到结构性的受力而出现的问题。造成裂缝出现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在设计的最初,工程师未对钢筋混凝土等构件进行精确的设计,有的甚至出现偏差,最终导致实际建设中构件结构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1.2因温度造成的裂缝
由于水泥在水化这一过程中,会有较大的热量产生,这也会造成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化热。在这种情况之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也会伴随着其建设用量的增加而变得更高。但根据道路桥梁施工的相关规范标准中,过高的温度是不符合混凝土浇筑标准的。特别是大多数的道路桥梁工程都需要用到数目巨大的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其内部温度将有可能升到最高。在这种状态下,倘若没有布置相应的降温装置或是出现措施无效的情况,混凝土就会因为巨大的温差而造成温度应力的增大,最终出现裂纹,并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对整个工程横截面造成损坏。
1.3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
一般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的因素有多种,最为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二便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支架的刚性不够而无法满足需求。
1.4由于施工工艺问题而造成的裂缝
在实际项目的施工中,不符合规范流程的作业行为也是造成裂缝出现的主要因素。比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以及垫层的洒水量不足,造成环境过于干燥,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塑性收缩,进而产生裂缝。
2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裂缝防止措施分析
2.1加大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谨慎使用
在现代道路桥梁工程中,由于混凝土作为其中的主要材料内容,并且是造成裂缝出现的影响因素之一,其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品质。因此,要想真正在施工过程中减少裂缝出现的几率,采购部门务必要做好混凝土原材的选购工作,依据实际工程特点来选用合适的水泥产品。由于水热化是目前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对原材料进行选购时应优先选择有较少水化热的水泥产品。而在对水泥类型进行确定之后,要注意在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之下,减少水泥的使用。另外,在对混凝土原材进行搭配时,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配合比的优化,并选用合适的添加剂。
比如在必要的时候,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不但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内部热量,还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
2.2优化施工过程
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此类工程出现裂缝的情况大多发生于项目的施工阶段。因此,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加大对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力度,确保从最初的用材质量上不会出现纰漏。并且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较为炎热的夏季现场管理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原材料,保证减小环境因素为材料所带来的影响。
其次,在钢筋施工阶段,工作人员务必要严格的依照设计图纸给定的内容和标准来展开现场工作,并保证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与钢筋间距都能够符合建设标准,确保从根本上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这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确保振捣次数与强度,减少空洞或是凝缩的情况出现。
最后,在浇筑过程完成之后,工作原因当对混凝土表面组织定期的养护,通过覆盖篷布或塑料的办法来减少其暴露在外部的时间,进而更有效地保证该构件的质量。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水泥去养护时间也会有所差别。硅酸盐和矿渣水泥,对其进行养护的时间一般要超过一周,而对火山灰水泥则应多于两周。在对桥梁等有较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其时间应当根据情况适当的增加。在具体的养护方式上,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实际的气温和空气湿度状态,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2.3加强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裂缝产生
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我们会发现倘若对道路桥梁在事故过程中所出现的裂缝进行追根溯源,其问题大多出于最初的设计阶段。基于这一点,要想真正对道路的质量从根本上进行提升,对设计阶段所进行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设计师在计算构件受力情况时,应当优先使用有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并重点关注较为薄弱的部分。这其中,针对较大体积与教程跨度的构件,设计师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确保得到较为准确的荷载量、温度变化值以及应力大小等数据。
另外,由于混凝土构件的温度应力会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变得更大,随着也会导致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师应当尽量的使用较小体积的混凝土构件。除此之外,在进行配筋设计这阶段时,实际设计师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钢筋的布置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其中,针对拐角或澳角处等较为特殊的位置,钢筋配制应采用小间距的密间布置方式,以保证避免因间距过大而造成裂缝出现的情况。
3总结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裂缝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内当下影响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内相关企业要想真正对此类工程的质量进行提升,管理者务必要深刻认识到该问题的危害性,并切实深入对造成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强施工各阶段的管理控制。除此之外,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布置相应的预防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这要求施工方应当与时俱进,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管理者也应当对现有规范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与此同时,监理方也应当积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关,真正实现多方并举形成合力,进而从根本上对现代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持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战国, 洪陈, 王建新. 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中裂缝成因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15).
[2] 史长存. 道路桥梁设计问题与施工中裂缝成因分析[J]. 智能城市, 2019(21).
[3] 童定君. 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中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 建材与装饰, 2019, 000(010):244-245.
作者简介:谢理成(1987-02-20),男,汉族,籍贯: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当前职务:项目总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路基、桥梁、隧道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