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迅速,市政工程建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交通体系的建设工作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对于路面设计工作,传统的路面设计理念以及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新时期下交通发展的需求。一些道路路面宽度指标较为缺乏,造成了道路较为拥挤的情况。此外,传统的设计理念不能兼顾绿色环保的需求,造成了道路路面功能的缺乏。作为设计单位要从目前道路路面施工要求出发,做好路面设计优化、设计方法的创新,确保路面施工的质量,确保道路体系可以满足当前新时期城市交通运行的具体需求。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病害防治;措施解析
引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现阶段市政道路的等级需求也在明显增加。大多数地区的市政道路设计都存在交叉路口过多的问题,路面结构的设计也存在盲目、随意的特征,这些都导致路基设计的配合不合理,严重影响到了设计的效果以及道路的通畅。为了进一步探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路基设计原理,现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介绍如下。
1市政道路路面设计内容概述
1.1设计理念
首先,在进行设计中,要求对该方面的工作加强重视,从目前总体工作内容来规划,完善土地模式,促使设计工作可以及时到位,保证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其次,在工作展开中,要求与目前市场规律进行结合,对设计工作同区域经济之间进行综合分析,推动实现协调发展。最后,在进行设计中,不能忽视无障碍设计,要求将科学的设计方法应用到通行不便捷的人群里,这样才可以全面推进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道路设计遇到的难点问题
(1)目前一部分城市路网结构在进行规划设计中缺少合理性,造成了道路系统功能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生成点以及干路系统缺乏必要的过渡连接设施,导致城市交通在几条主要的交通干道中,影响了城市交通。(2)目前我国国内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一直把道路工程设计作为其参考根据,然而却缺少交通工程思想对其的影响,造成了市政道路横断面结果设计不佳,影响了市政道路路网交汇位置设计有着拥堵问题,不能将路段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发挥。(3)城市道路交叉口红线同车道数量同市政道路路段之间类似,导致重要的路段以及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所影响。
2市政道路路面的病害特征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路基积水、塌方等,为避免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在前期测量市政线路以及复测,从而确保安全施工。在市政道路挖土时,尽量避免在沟槽边挖土,不可随意走动,需要及时将沟槽边挖出的土进行清理。一般状况下,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减少水泥使用量会使得市政道路质量下降。在施工中,压路机未压好路面,会导致路面在水泥凝结后受到压力破坏。
2.1路面破坏
路面破坏是指路面出现大量积水、拉裂等情况,这些现象会让车辆的行驶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阻碍交通,发生交通事故。综合分析各路面材料,比如一些道路有积水现象,会有雨水渗进防水层,防水层受损便会让道路产生裂缝和挖坑,甚至上层结构会被车碾松,从而大面积地脱落。
2.2路基破损
路基的稳定与施工控制和前期设计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在施工中应严格把控质量问题,及时消除质量缺陷,如果是道路出现问题,则应按照道路损坏处理,按照路段特征进行修复。比如在市政某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中,项目道路总长3560m,桥梁新建3座,板涵4座,道路两侧为新建排水管道。由于在工程中未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后期未对其进行良好养护,致使其受损。
2.3排水阻塞
路面质量的基础是路面排水系统,因此需要及时改进路面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路面排水受雨水天气的影响,如果排水不及时,就无法正常使用道路,从而产生道路危害。应按照各设计结构的详细情况,改善排水系统,避免排水系统出现问题。
若产生积水,则会使路面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局部路基含水量,致使路基失稳,路面稳定性受损。
3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优化
3.1温拌沥青的应用
在传统沥青之中进行拌合会用到热拌沥青技术,当其拌合温度偏高时会提升沥青老化速度,进而对面层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在当前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温拌沥青技术的逐渐推进,会在沥青混合料之中放入温拌剂,实现发泡膨胀,提升其接触面积其使可以在20~30℃的环境中获得较好的拌合和易性。降低拌合温度可以实现燃料消耗量较少、气体排放量较低,对环境友好。根据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经验可知,在施工过程中热拌沥青混合料容易进行压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车辙以及抗裂性等,帮助解决热拌沥青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对路面结构上面层施工中可以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下层应用温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可以使用C型密级配混合料矿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中应该选择工程使用的材料。在国家相关规定的框架下,进行配合比的设计,沥青试验,同实验结构确定目标配合比的范围,沥青混合料密级混合料级配必须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3.2路基设计基本要求
市政道路路面路基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强度、稳定性两个方面的因素,这个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道路等级、水文以及资料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施工方案的设计、协调来确保上述因素达到预期设计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尽可能的借鉴当地其他路段的设计经验,在投资成本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达到路基设计的目的。在进行自然条件调查时也要尽可能做到详细、周密,严格控制好市政道路的路基,做好压实处理,同时也要对后续铺筑施工环节做好管理。
3.3特殊路基设计
市政道路路面路基设计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面对山间土质很软的情况,需要选择一些碎石配合提升硬度与稳定性,在容易出现滑坡甚至崩塌的路段,则需要做好清除工作,选择抗滑挡墙或者滑桩来进行稳固处理,或者通过绿化以及优化排水系统进行改善。针对陡坡路段,则需要做好填方范围的管理,当设计考虑到不同的类型时,则可以通过结合桩板墙设置方案来达到整体稳定的目的,这种设计特别适应于狭窄的区域。
3.4路基防护设计
路基的防护设计方案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路基防护设计的填方路堤边坡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实现道路与景观的协调一致,同时防护的方式较为灵活,可以具体结合多种不同的模式来实现其功能。在地势较低的区域中,填土边坡也会通过种植草皮的方式来进行防护,整体防护效果较好;另外一种防护模式是路堑边坡的防护,这种防护模式的特征是可以专门应对稳定性较差的区域,选择扩大平台宽度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地设计市政道路结构,能够预防产生路面病害。在设计路面结构时,应积极引进新方法和新材料,从而提高路面服务水平和建设质量。市政道路和普通公路相似,在日常使用中要加强养护和管理,采取预防性养护策略,有效避免出现病害。在病害区域要及时解决出现的病害,从而综合处理相交工程。
参考文献
[1]张艳妮,曹伟.探讨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5):80-81.
[2]汤锋华.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方法的若干研究[J].四川水泥,2017(12):17.
[3]李桃桃.城市街道路面的视觉设计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1.
[4]王召弟.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设计的相关问题[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166-167.
[5]程斌.道路拓宽改造路基路面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71-172.
[6]魏彬.道路路基与路面设计技巧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