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病害,给桥梁带来一定的通行压力。考虑到交通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需要对病害类型进行分析,按照国家相对应的规定标准进行施工。鉴于此,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处理技术
1 常见的道路桥梁工程病害类型
1.1 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病害往往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这种病害不会对道路使用初级阶段带来不利影响,但在道路桥梁工程长期运行后,会影响道路桥梁的整体结构性能,降低工程的承载能力,为道路桥梁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1.2 功能性病害
功能性病害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所产生的病害也是不同的。常见的功能性病害主要有裂缝、滑溜、松散、坑槽和波浪。
2 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常见病害问题
2.1 不均匀沉降
在道路桥梁工程正常服役期间,不均匀沉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容易引起桥头跳车等问题。不均匀沉降的发生,不仅会加速路桥面的损坏,甚至还可影响到行车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引起一系列的交通危害。分析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材料的应用以及施工质量的把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虽然在材料的选择上,一般路桥工程都会选择透水性相对较好的材料,但此类材料的孔隙率较大,实际施工中很难有效控制其土方含水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车辆振动荷载的长期作用,以及道路自重的垂直载荷,材料被不断压缩,而路堤的承受能力也随之下降,最终引起不均匀沉降。此外,设计不周详(如桥涵结构不合理、台前与台背防护不到位等),台面路堤的压实未达到要求等也可引起不均匀沉降。路基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将可导致路桥出现结构方面的危害,对日常的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桥面断裂。
2.2 裂缝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服役过程中,裂缝的出现,将可降低结构的性能以及稳定性,进而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行驶车辆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道路桥梁结构出现裂缝后,水自裂缝渗入,将可引起结构体内部的胀裂、溶蚀和破坏等问题。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裂缝大致可以分为结构性裂缝以及非结构性裂缝2类,其中,非结构性裂缝的占比较大。虽然非结构性裂缝对路桥结构的危害较小,但日积月累,非结构性裂缝将逐渐扩大,最终形成安全隐患。分析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后期使用时超载荷(设计时未考虑载荷变化或者车流量、车载量超预期增长)、施工时材料的质量把控不严(原料配比控制不稳或者原料质量不达标)、地基不稳定(地基变形严重、载荷试验不精准)、施工管理不严格(质量管理办法未落实或不完善、施工环节验收不到位)等。
2.3 钢筋锈蚀
钢筋和混凝土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原料,因此,对钢筋和混凝土的安放保存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钢筋是比较容易被腐蚀的材料,如果在钢筋存放过程中出现了腐蚀状况,会降低道路桥梁梁体内部结构的承载能力。如果混凝土在配比过程中没有按照配比比例操作,那么将会出现裂缝,而这些裂缝正好让空气中的水分和杂质得以渗入,一旦渗入到钢筋部位,就很容易导致钢筋出现腐蚀现象。钢筋一旦遭受腐蚀,必然会威胁到道路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3.1 裂缝修补技术
裂缝修补技术是专门针对道路桥梁铺装层的裂缝现象提出的一种施工技术,具体来说裂缝修补技术可分为表面修补、裂缝填充、裂缝灌浆等多种方法,具体方法的选择要依据表面裂缝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本节主要介绍表面修补技术。表面修补技术: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裂缝较浅的情况,其裂缝的宽度在0.2cm以下的情况。具体方法是,采用环氧胶泥或是水泥浆每隔5分钟便对路面裂缝涂抹一次,使涂抹的厚度达到1mm以后,再对其表面涂抹油漆或是沥青,以作防腐保护,最后采用玻璃纤维布覆盖表面,防止表面再次受外界环境的破坏影响。
3.2 裂缝填充技术
这种修补技术相对于裂缝修补技术来说,更具有加固的作用,适用于裂缝较宽,裂缝现象较严重的情况。具体方法是,在路面的裂缝处进行纵深方向的挖槽,在槽位里边采用水泥浆和环氧树脂胶按照一定比例的调配之后填充到路面的裂缝中,由于环氧树脂胶的性能较为稳定,其与水泥浆进行一定比例的调配后,性能稳固,对表面裂缝的修补更能起到稳固的作用。此外,在填充的工程材料中,还可添加一些防水性能较好的橡胶材料,这样更能使得裂缝在雨水天气时所受的影响较小。
3.3 锚喷施工技术
锚喷施工技术是针对于桥头破损提出的一种施工技术。锚喷具有凝结快、稳固性能高的特点,是处理桥头破损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具体的技术方法是,在借助锚喷设备超强喷射力的条件下,向裂缝部位喷射一定量的硅胶材料,然后在模板的加固作用下,用硅胶材料将桥体有效的粘结在一起。硅胶材料在强度、硬度和柔韧度上都是材料中的首选,其在桥梁模板的作用下可起到很好的衔接效果。
3.4 钢筋锈蚀问题的处理
钢筋作为道路桥梁承重系统的中心环节,之所以会出现锈蚀现象,主要是失去了混凝土的保护作用。作为主要的承重构建,钢筋一旦失去了混凝土这层保护层,很容易受到外界空气或是腐蚀性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钢结构的硬力和韧性降低。为此,在处理钢筋锈蚀问题时,首先需要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对钢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具体可行的办法可采用增加混凝土厚度的方式来加强对钢筋的保护,可在混凝土的表面涂刷覆盖层、封闭层、砂浆层等一系列的保护层来加强保护,或是在混凝土施工的初期阶段,可通过改变施工材料配比的方式来加强混凝土的密度,通过掺杂一些矿渣、煤灰粉等来增强混凝土的防渗透性。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务必要控制好混凝土施工的问题,防止后期混凝土产生裂缝。这些都可加强混凝土的牢固性,以使其很好地起到保护钢筋结构的作用。
3.5 加强日常维护工作
道路桥梁工程的一些常见病害问题的发生,除与前期的施工技术紧密相关外,与后期的道路日常维护工作也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是在道路桥梁工程初步完工后,要联合交通部门对道路工程进行交通管制,防止车辆对初步完工的道路产生碾壓而损坏道路的路面结构;其次是施工方要在初步完工的道路上进行抗震、裂纹等一系列的试验测试,也是对各项承载能力的质量测试,若是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则要立即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对问题环节进行整改治理;最后是根据道路的承载能力,施工方要表明路面的承载,禁止一些超重违规的超量进入。
结语
因为各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道路桥梁工程中非常容易发生许多防不胜防的病害问题,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的外观,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针对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道路桥梁病害问题,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强化对这些病害问题的严格进行处理,将道路桥梁的病害问题尽可能在施工阶段就给予解决,将病害危害性限制到最低的范围。
参考文献:
[1]张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20(01):191-192.
[2]王海涛.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与常见病害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6(15):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