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强夯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伏全宇
[导读] 为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增加便利,居住环境更为优
        摘要:为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增加便利,居住环境更为优美,政府部门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优化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桥梁、给排水、路灯、道路绿化与城市道路等。其中道路工程设施是确保居民交通与城市进步中最为核心的工程设施之一。就如今来说,我国建设的公路总里程已达484.65万公里,长期稳居世界前列,但道路施工发展的同时依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施工单位在对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判断、操作失误,造成道路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出现路面沉降、裂缝与塌方的问题不在少数,因此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强夯法施工技术;应用
        施工人员在道路路基施工时的施工质量优劣对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年限起直接决定性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施工场地位置、情况,因地制宜的选取科学性强、建设成本较少的路基施工技术,这样才能大力确保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优质质量。当施工位置处于软土路基层时,因为软土的土质强度较低,受到高强度的承载力就发生路基沉降现象,若施工单位对此问题处理不当将会为市政道路工程使用时带来如塌方等的安全隐患。基于此,经过道路建设学者的不懈研究、分析后提出了强夯法这一软土路基施工方法[1]。
        1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优点
        所谓的强夯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针对道路工程路基施工的加固技术,不乏操作简便,投入成本资金少、施工工期短与可以高效加强路基稳定性等优势,所以施工单位选择此方法较适宜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施工。
        2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施工技术
        2.1 前期准备
        即使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简单,需要的施工原材料与施工机械辅助设备也常见易用,但施工单位仍需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要求充足的采购相应原材料与机械辅助设备。其中优质的原材料可以从施工的源头处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而等级符合相关标准的机械辅助设备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软土路基施工任务得以在工期内完工,继而推动后续的市政道路施工流程[2]。
        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应组织市政部门与施工人员进行软土路基的施工现场调研活动,全方位的深度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多方参与的软土路基设计方案讨论时,开展技术交底环节,对软土路基正式施工时的难点要点重点统筹思考。
        施工单位在软土路基施工开挖时,出现路基坑内有积水、垃圾土等杂物的现象需派遣施工人员或是辅助机械操作对其充分清除,后将路基坑底面做平整修复工作,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利用回填材料铺设厚度8-10厘米的路基层。同时,施工人员需保证堆填土方高程与预定设计方案的一致性。而软土路基左右两侧的填土宽度则必须超过强夯锤的直径,以此实现强夯法对填土层的压实度与软土路基的设计密度[3]。
        2.2 强夯法的施工流程
        首先施工单位需按照软土路基的设计方案图纸对强夯点施工,确认强夯点后利用强夯机吊起装置有自动脱钩设定的强夯锤到一定的高度,让强夯锤自由降落准确夯击强夯点,不断重复此施工动作直到夯击的沉降量不超于4厘米。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再此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强夯点周围是否存在大幅度的起降,从而调整夯击次数与强夯锤被吊起的高度并做好施工记录。当首次强夯点全部夯击完毕,施工单位可以用推土机等辅助设备粗平基面,并静置一段时间,在重复两次后,施工人员就可以进行整个软土路基的满夯施工。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压路机对基面做封面碾压处理,直到与周边道路基本保持平整[4]。
        2.3 强夯法的施工方法
        (1)定位强夯点
        在正式软土路基的施工第一步,施工单位在确定强夯点时,需结合前期准备工作中对施工现场的调研结果,控制强夯点的初步位置、数量,坚持先把控后细分优化的施工原则,为后续进一步的细化施工提供前提条件。

接下来施工单位应按照强夯点的计划分布图,完成强夯点具体坐标的细节测量处理,采用十字线四个方向定位的方法,完善强夯点的准确度,从而将施工现场的整体高程信息数据完全掌控。
        (2)确定强夯锤的锤举高度与点夯施工
        众所周知,施工人员在使用强夯锤过程中,锤举高度对软土路基压实度成直接正比。所以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按照实际使用的强夯锤质量针对性的计划出夯击次数,通过实践测试的手段,利用大型履带式强夯机将强夯锤完全吊起,并设定不同的高度做强夯锤自由降落软土路基的实验。依托强夯锤自由落体时对软土路基产生的夯击力,得出强夯锤的总夯沉量并取平均值,最终确定出平均夯沉量与软土地路设计要求的误差,不断复测使其误差值逐渐减少。在经过反复测试最后与软土路基的设计方案相关数据完全匹配时,施工单位就可指导施工人员操作强夯机对强夯点做连续点夯夯实施工。同时,施工单位需要求施工人员每次夯击软土路基时吊起强夯锤的高度保持恒定直到这个强夯点施工完毕[5]。
        (3)回填软土路基坑
        当施工人员对强夯点的点夯任务完成时,需按照所使用的回填材料性能停工一段时间再对此夯坑做后续施工,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力。随后施工人员可利用推土机等施工辅助设备将路基坑开挖出的土方运到并粗平。另外,通常对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中包含了确保软如路基的压实度与平整度,施工人员需将基坑的回填高程以周围道路为标准高出2-4厘米、两侧宽度少于4-5厘米的施工方法,利用静力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联合作用振动压路机等土方压实辅助设备对基坑再次做压实与精平处理,直到基面符合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案标准[6]。
        (4)满夯施工与强夯质量检测
        满夯施工是在点夯施工的基础上,连续对软土路基坑做夯实工作。若是施工单位采用满夯的施工方法就可以不必做夯沉量测试,但需要着重强调强夯器起吊强夯锤的高度与夯点的搭接情况。同时,施工单位在软土路基整个的强夯施工完工后,还需要对路基的回填效果进行检测,从而发现施工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及时调整或返工,并将检测结果充分记录以表格的形式递交于市政部门。其中因为大部分工程的施工标准都会允许施工建筑与设计方案存在少许的偏差,所以在软土路基的施工中可以与设计方案存在误差值的有实际施工点的移位距离小于4毫米、夯点选择不超于9厘米、强夯锤落地方位少于5厘米、基面平整度不超过4厘米,皆可忽略不算对施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繁琐性,而软土路基的施工又与整个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采用最为科学、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通过反复测量、测试与检测,保障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效率与质量。而强夯法的施工技术相较于其他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最为合适,施工单位通过强夯锤对软土层的绝对冲击力不断对路基夯实,不仅能够节约施工原材料与投入成本,还会加快软土路基的施工工期,从而为后续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路基质量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强.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4):158.
        [2]李佩佩.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493-494.
        [3]李叔平.简述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3):271-272.
        [4]刘忠彦.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0):276-277.
        [5]陶余德.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08):235-236.
        [6]曾繁有.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