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赵丽芳
[导读]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数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措并举,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引言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地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互动积极性,能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基本的技能,让小学生的在教师主动的训练之下,增强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不断的提高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化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
        1引导课堂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事实上,好奇心就是推动其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这样就能在加强教学互动的同时,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时,教师就可以播放动画片以剧情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究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熊大和熊二在森林里捡到了三根木头,想拼出一个三角形,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拼出一个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很多学生听到这个问题都会比较疑惑,认为只要是有三条边都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这时很多学生就会想要证明出自己的想法,开始自己组合三角形。在学生探究之后会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某一条边太长就很难拼成一个三角形.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条边”的结论。这样通过使用学生所熟知的动画情节进行引导,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既加强了课堂互动,也有利于学生探究总结知识。
        2鼓励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以团队的形式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多事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通常来说,教师为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一般采用临时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但该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由于是临时分组,对团队合作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导致小组中没有组织者引导,没有明确的分工,最终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从而减弱课堂互动积极性。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将学生优化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固定的分组,引导小组内成员轮流作为小组代表发言展示,锻炼每一位同学的口述表达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变得更加自信,在自身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加乐于参与课堂互动,主动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3有效采用情境创设的形式
        构建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互动教学发挥出更好地作用。小学生对多媒体设备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互动探究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的图片,并制作含有圆的不同物体,引导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中寻找圆,利用直观的立体图片,学生可以认识与理解圆的性质与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互动探究意识。又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可以创设商场买卖交易的情境,即某商场正在进行打折活动,一件衣服标价为100元,但可以打九折。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服务员,让其他同学计算衣服打九折后的价格。以此,学生就能在情境之中相互讨论与交流,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互动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4加入互动游戏,提升互动的积极性
        小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爱玩,大部分小学生对学习均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欠佳,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把部分互动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例如,教师在教学“比例”一课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游戏,把所有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而每组均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组队。一个小组中分别有20人,如果教师讲到4:1,两个学生就应迅速分成16与4人队。然后,由教师对站队状况予以评价,并鼓励表现最好的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更好地提高学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追问式的疏导,可以帮助教师解除困境
        在教学中,新课导入很重要,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但有时候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问题,这时教师不慌乱,便能化险为夷。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激趣引入新课,上课开始,“同学们,我提一个关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一年,孙子和爷爷在同一年过生日,可是当孙子过第5个生日的时候,爷爷才过第15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话音刚落,学生议论纷纷,其中有一个学生就举手了,他抢着回答:“老师,我知道,爷爷是2月29日过生日,那年是闰年,4年才能赶上一次生日,所以爷爷生日过得少。”一下子把我精心设计的开头给搅混了,陷入困境中,但我立刻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然后对这位学生进行表扬,接着说:“这一课的x×预习的很到位,下面由我和x×同学,一起当你们的向导,来研究这个新问题。”这时的追问非常必要,它可以帮助教师解除困境,使新课照常进行,由此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如也”,即所谓引导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播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
        6小组合作,增强课堂生生互动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如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每一个学生要准备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片,或者在练习本上画出不同大小的圆,然后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测量出圆的直径以及周长,并将所有的数据记录到一个表格中,然后展开观察分析。自主探索之后,学生再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可以分享他们观察计算到的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分享他们所预习到的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分享他们总结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等。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动手操作。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生需要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展开动手操作。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欠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展开原图形与新图性之间的剪切与拼接。而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会互相分享他们的操作思路,如此每一个学生都能展开数学知识的实践探索与总结。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全面实践新课标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创设活力十足的课堂氛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强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互动,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倩.浅析小学数学互动教学[J].好家长,2018(7):185.
        [2]陈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技巧[J].新课程(小学),2017(5):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