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缺乏趣味的学科,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专心的听讲,尤其是在订正习题时就更难抓住学生的“心”了,那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关注学生变化,优化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
数学学习本来就是一件比较枯燥乏味的事情,它没有语文和英语那么多优美的语言和图画,一直很难提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必须想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用到情境教学法。好的情境教学法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它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构建数学知识系统,注重实际应用,创设一个能让学生自主实践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许多学生热衷于听故事,数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讲《数学广角》,一开始,我讲了这样一则“鸡兔同笼”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财主非常吝啬,对家里的长工很苛刻,年终了,他不想付长工的工钱,于是提了一个问题让长工回答,如果答对了就把工钱付了,如果答错了就没有工钱。这个财主提的问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有一个机灵的长工马上回答出了,这位财主只好乖乖地把工钱付了。学生们听完故事后都猜到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从而引入新课。从学生听故事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受到这则故事在他们心中已经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了学习佳境。
2、创设有趣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在教学圆锥体积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小组进行合作,一组只选一种:(1)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用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往圆柱体容器中倒,几次倒满?(2)用等低等高的圆柱体装满沙往圆锥体倒,倒满几回圆锥?(3)把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分别浸入较大量筒的水中,测量出它们的体积,来比较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4)把圆锥浸入较大量筒的水中测出上升水的体积即为圆锥体体积,看体积与圆锥底面积乘以高的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探索,教师穿插辅导,通过观察、比较,各组汇报演示实验成果,圆锥体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讨论 、迁移、归纳出圆锥体积公式是v=1/3sh。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创设针对性习题,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巩固练习,合理安排课堂练习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本身就是教与练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运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完成练习。另外,练习题的设计应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在练习中训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设计圆柱体积计算练习中,我安排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1)一个圆柱它的底面积是12.56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体积?(基础性题目,直接带公式V=Sh)(2)一个圆柱型钢材,横截面的半径是3米,长8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知识延伸,知道半径或直径、周长)(3)某工厂制造机器零件图形状如右图(单位:厘米),其中圆孔的直径是10厘米,零件厚度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灵活运用知识点)(4)在一个底面半径为6cm的大圆柱体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处打通一个半径为4cm的小圆柱体的洞,其表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求原来圆柱的体积。(挑战性题目)这样的逐层深入,让学生越来越有兴趣去思考,去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了掌握这堂课知识点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