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制定教学策略十分必要。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度完善教学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带动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要激活学生思维,创设情境导入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等策略实施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本文将就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本质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其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深度学习理念”恰好是以学生发展需求为立足点,强调对学生内在潜力的开发,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师应该完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要前后贯通
现今社会,孩子入学时往往有一定的学习经历以及知识储备。不同的是,有的孩子储备的是积极的学习内容和经历,而有的孩子储备的是负面的影响。教师能否有效地激活学生储备的知识是促进学生有效进行深度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关键点。各年级的知识点都是有紧密的联系性的,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又是相对独立的。基于此教师对于每个单元的课前准备工作都要做到认真详尽,并且能够和前后知识点形成紧密的联系。
如在学习多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就要进行思考联系学习过的知识点,将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已有经验使用到教学当中,从而激活学生对除法知识的学习能力。如讲解560÷70和56÷7这组算式之间是否存在相似性,让学生观察算式之间的异同,联系之前已经讲过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的让学生明白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是不变的这个规律[1]。
(二)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性
教师在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时,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认真的分析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接收速度,设置教学评价体系,以此为之后的正常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为更加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教师不仅仅要以学期教学目标为基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更应当将单元内容进行划分,以课时为单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且都应当涵盖以上教学设计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当具有整体意识,将各个课时的教学计划联系在一起,有层次性的推进教学工作,也方便进行深度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
如教授“非整合除法”这一知识时,教师便可通过利用多媒体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创设情景,提出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兴趣爱好,又能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进入深度学习[2]。
二 课堂可以创设有效导入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育特点,让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要做好课程的准备,导入方式要多样化。新课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同时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
例如在学习方位时,单纯的只让学生通过左右观察来进行方位的学习,学生肯定会觉得数学学习没有意思,既枯燥又乏味。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课程的导入。
三 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要注意个性差异
开展深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为课前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设置更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开深入学习。而在设置多样化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立足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多层次性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其都能在活动实践过程中获得个人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小组合作探讨活动,即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思维水平划分成既涵盖学习能力差,又涵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多个小组,然后提出深度教学问题,让各小组合理分工,积极探讨,总结答案。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分析与思考,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针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便可提出“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的开放性探讨问题,让各小组进行合作探讨与分析,并在这之后要求各小组派出总结人员上台分享探讨结果[3]。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以培养能力为原则
深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进行学习内容组织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前提。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思考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在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章节时,教师就要思考学生所欠缺的是哪个方面的能力,这一节课可以和之前所学哪个知识点进行结合,通过共同学习,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组合,来做商人与客户的游戏,打破排排坐认真听讲的模式,让几个或者多个学生扮演卖东西的老板,位置由教师进行确定,让他们在不同的角度,再由两个学生或者一个学生当作消费者去买东西,可先给出范例,之后再让学生们商量确定各小组所要表达出的内容,最后由其他学生将交易的过程书写在黑板之上,并且列出算术,还要将走过的路线形成的关系、各商家之间的角度都板书在黑板上,由其他学生进行评论。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不能自控的人最终无法完成既定目标[4]。
结语: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基点制定的深度教学策略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要在分析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课程的导入,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各知识点进行融合,持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及数学思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惠芳.深度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由之路[J].小学数学教师,2017(2):48-50.
[2]吴玉国.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J].江苏教育,2017(9):67-68.
[3] 马云鹏.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2017(4):60-67.
[4]徐小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深度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