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孟飞滨
[导读]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的也十分迅速,建筑行业的经济收入也是节节攀升,建筑行业已然是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份证号码:33068119890504XXXX  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的也十分迅速,建筑行业的经济收入也是节节攀升,建筑行业已然是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建筑行业的劳动密度大、建设时不同专业不同工种同时进行、不确切原因较多等等,造成了建筑行业的风险偏大,是我国的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管理模式的滞后是如今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BIM技术在建筑建设安全管理上的优点、安全交底、预先辨别危险根源、优化安全管理程序、实时监管现场情况等方面。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应用
        引言
        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危险源的自动辨别与预警。文中分析了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危险源,提出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策略。
        1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危险源分析
        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不断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筑施工具有较高的管理难度,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施工安全事故的增长率有所平缓,但是仍旧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需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中以高处坠落的发生率最高,所占比重超过50%,其次为坍塌事故。危险源作为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诱因,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BIM技术的应用,使建筑施工中危险源变得更为立体,也更有利于管理。文章主要针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2危险源简述
        2.1危险源定义
        如今被被大众认同的危险源概念是:危险源是有很大几率造成损伤、病痛、不必要的经济支出、作业环境损坏或以上情况组合出现的因素或情况;WillieHamme则认为危险源是有很大几率造成人员损伤或经济支出的意外事件、不稳定因素等。从上面的两种危险源概念能够看出,危险源的要素有:不稳定因素、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2.2危险源的识别根据和办法
        建设项目建设现场有危险源,导致危险源出现的因素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建设企业在建设前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期间不够科学是危险源出现的重要根源,想要降低危险源出现的概率,有关人员需要对危险源作出合理的区别,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区域,探究危险源出现的缘由,这样做才可以防控危险源、将建筑安全制度纳入考虑中、将建设现场的危险源加以区分及归纳。目前危险源的区分办法如下:⑴富有经验的建设人员,通常建设团队中有经验的人员,能够迅速、老练的指明此项目危险源大概出现的区域,并依据初始剖析找到危险源出现的方位;⑵实地了解,拥有安全理论技艺和建筑项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人员实地观察建设现场,能够洞悉存在的危险源;⑶翻阅以往的公司项目事故登记簿,请教专家相关的资料都能够获知危险源;⑷依据安全检查表查验建设现场的安全系统。
        2.3危险源识别的作用
        从建筑项目的角度来看,安全管理就是防范管理,重心是从根源进行控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风险管控、识别危险源,而后察觉确定危险源及建设现场安全上的不足,而后有的放矢的拟定优化方案和管理办法、防治措施等等,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减少危险源对建筑项目建设进度和成本的影响,展现了系统化主动防治风险的思路。
        3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
        3.1建筑施工危险源辨别
        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且持续时间长的过程,在施工环境中存在各种危险源,因此也决定了该环节容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在危险源鉴别过程中,出发角度不同对其的分类也不同。从能量释放理论分析,危险源可以分为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和间接诱发意外能量释放的情况,前者主要是指直接诱发安全事故的事物,包括供电电压器、炸药和塔吊等;后者是指可能诱发前者的事物,如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等。文章主要从建筑施工中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以及坍塌这三种常见安全事故出发。高处坠落发生地多为落差较高的地方或升降装置,如塔吊安装与拆卸、吊篮以及施工器具作业等;机械伤害多出现在使用机械操作的情况,包括手脚架搭设与拆除、施工作业等;坍塌多出现在手脚架或材料堆放的地方,包括手脚架、基坑、基槽等。建筑工程危险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辨识和评价危险源,之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安全检查表法,但是安全检查表法相对传统,对于危险源的评价和管理只能限于对检查项的打分和文字描述,这种检查办法不够直观,也容易让建筑工程参与者与实际建筑物危险源认知上产生偏差。BIM建筑施工危险源自动辨别首先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参数转化,在施工过程中实施采集危险源安全隐患信号,并通过对比分析危险源的影响和危害,从而决定厂区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因此需要利用BIM技术的自动辨识功能。辨识后的危险源具备了可视化,首先利于识别,其次也让管理者对于不同技术人员更加便利的技术交底。RFID技术目前在交通、金融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在构建BIM危险源模型中可以利用RFID技术读写信号,从而通过标签感受产品信息。以基坑施工为例,可以通过RFID技术来鉴别标签以及安全区域,对于进入危险区域的情况则会自动触发警报装置,从而提醒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本次研究中主要是使用指数法进行评价危险源,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采取事先量化数据,对危险源的影响进行评价,然后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危险源的分值,然后通过分值确定其危险程度。
        3.2安全评定
        使用常见的数学评定办法和以往的安全评定办法,可以对辨别模仿建设过程中的危险源做定量、定性的剖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能否实施。如果结论未能通过安全评定里的安全度标准,该系统则需优化再设计,依据需求修改BIM模型,直至通过安全评定的安全度标准。如果符合安全评定的需求,就需要依据系统里的不稳定因素,拟定安全控制方案。
        3.3事故预防
        (1)要制定专门的针对不同环节施工人员的应急培训的计划。内容覆盖各个专业的紧急救援知识与工作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应急救援的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应急救援组织需要对全体职工进行相关的应急培训,内容包括在不同环境中的应具备的应急反应能力,如何紧急就地避险、如何安全逃生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急救操作。(2)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实操演练。这样能够提高施工人员应急操作的熟练度,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使应急预案更加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传统管理模式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与工作经验,具有较大的主观性。BIM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施工管理提供大量可加工利用的数据,通过利用这些数据,能够利用相应的模型计算各种情况下工程的状况。施工人员流动性强、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项目分散是影响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原因,同时施工人员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知识储备辨别危险源,这种方式存在较高的主观性,而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突破上述问题的限制,其能够对危险源进行自动辨识和预警,同时能够调动危险源数据库进行防控。
        参考文献:
        [1]雷丽贞,邓朗妮,廖羚,周峥,苏婷.基于BIM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研究[J].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20,31(02):54-59+67.
        [2]肖伟强,曾志伟.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危险源识别与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8,33(12):47-50.
        [3]郭廷杰,郑志惠,吴志铭.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信息化特性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244-245.
        [4]雷丽贞,邓朗妮,廖羚,等.基于BIM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研究[J].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20(2):54-59+67.
        [5]胡瑛,施继余.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阐述[J].城市建筑,2019(27):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