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应用的关键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雷浩1 陈芳芳2 王忠政1
[导读] 摘要: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以深化“平安交通”建设为统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1.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9;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以深化“平安交通”建设为统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安全科技在防范遏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在一定经济投入条件下,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可能。但是,相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强国建设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我国交通运输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科技创新是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为此,笔者通过总结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科技应用成效,分析制约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应用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制约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应用;关键问题分析
        引言
        如今我国公路运输水平以及运输质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多个区域的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交通运输对于经济提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增强都产生巨大的作用,在交通运输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国家也对交通运输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强化运输基础设施的健全,致力于社会经济的运行与进展。然而即便国家设置交通运输的管理机制,在具体的实施上也表现出问题,所以新时期下怎样强化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值得深入思考与关注。
        1安全科技创新应用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
        近年来,安全科技在防范遏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交通企业对安全科技的重视不够
        交通企业对安全科技的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企业负责人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满足于现有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现状。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无力购买新技术新装备。大部分企业停留在观望等政策的状态,通过科技创新及应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内在动力不足。二是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安全生产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安全科技先进技术认知不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管理创新的动力,无法快速跟上科技发展步伐。三是行业安全管理更多侧重于管理体系建设,与安全技术支撑存在一定的脱节,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结合得不够紧密,对安全技术提升重视不够。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本质安全仍然存在很多技术问题需继续研究解决。
        1.2安全科技研发资金渠道不畅
        安全科技研发资金渠道不畅,主要体现在:一是交通行业科技研发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研发资金越发不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虽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类研究,但项目数量很少,无法满足行业安全科技发展需求。行业科技创新及应用的顶层设计不足,行业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多头联动推动科技创新的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投入研发资金不足。三是由于无稳定和充足的经费途径,行业内外的科研机构参与交通行业“科技兴安”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无法有效保持科研的连续性。
        2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应用
        2.1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风险防控技术水平
        围绕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总体战略与目标,结合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现状及国外最新发展趋势,通过协同创新、开放创新,集中全国优势科研资源,重点针对制约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应急保障四个方面,加强科技需求梳理,凝练重大科研任务,集中攻克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中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切实为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2.2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要加强政企沟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决策
        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企业自身发展瓶颈制约,积极争取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等政策支持,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密切关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促进关联领域新业态和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发展。结合企业发展需求,自主设立或市场并购建设科研平台、中试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员工立足岗位开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建立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为社会创业者提供工作、网络、社交和共享空间。
        2.3促进交通安全的风险预警技术
        风险预警技术可以促进交通安全,这种技术可以判断工作环境的风险水平,是一种事先将危机或危险状况的信息警报或警示的方法。交通安全风险预警技术是一种新的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其基础理论是把以意外发生后应急处理为主的管理方法改变成事先检测危险状态并预防为主的管理方法,把静态的安全管理模式改变成动态的风险管理模式,把分散、单个的事故处理模式改变成系统、组合的管理模式。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的重要技术是研究和识别预警对象。划分预警因素的危害等级,建构综合性的预警体系。
        对于促进交通安全的风险预警技术,是在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综合运用道路交通安全的风险预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理论,将道路交通安全的风险监控的实际办法和技术理论相结合。促进交通安全的重要科学预警技术包括:识别道路安全风险的危险源头的技能、监控交通安全风险的危险源头技能、评估交通安全风险系数技术、预报和警示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交通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技术等。
        风险预警管理方法。预警管理的本质是预警控制的体系。预警管理的基础理论是要求预警设备或预警管理人员根据预警计划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预警监控目标、预警监控目标规定准则,并对预警管理内容进行标准的控制。这个控制体系是采用信息通道来反馈交通安全信息的机制,预警管理人员及时预警指标的具体运转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从而快速改进工作中的预控策略、转换参考的依据,按照这样持续不断地改进、监控,,实现预警管理中的有效进行预先控制,使风险预警这项科学技术不断促进交通安全,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
        2.4提高和增强交通运输工具的性能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使得交通运输工具的速度、安全性、体质、装载量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经济运距不断延长,运输范围日益扩大。我国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距,由原来的50~60公里提高到现在的250~300公里,美国公路汽车运输的经济运距甚至提高到1200公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对交通的影响日益凸显。
        科技不断进步,现代人不断用新的工艺、新的材料研发出新的交通工具和运输装备,提高和增强交通工具的性能。动车组、磁悬浮列车等各类特种车辆、船舶、装卸机械等不断被研发出来并加以改进。运输方式逐渐多元化,运输规模也越来越大,如集装箱运输,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增加了运输数量。同时,规范的装卸、运送的机械化,使得运输效率大幅提高。运输装备的改变满足了人们不断提出的新的运输需求,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科技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想要促使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在充分考量时代发展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上,对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寻出多种有效的手段,重视推进内部管理规范化进程,注重应用多种现代化手段。
        参考文献
        [1]辛建华.试论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8):158+160.
        [2]李吟雪.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9,154(4):63-64.
        [3]唐云.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8):41-42.
        [4]邱文娟.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探讨[J].经营者,2019,33(16):122.
        [5]尹彤云.试论新时期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研究[J].纳税,2018 (1):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