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付新平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付新平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中包含有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因此其承载力非常高,抗水平作用力也十分高,由于拥有这些显著的建筑优势,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高、质量好。
        身份证号码:13022719870617XXXX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中包含有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因此其承载力非常高,抗水平作用力也十分高,由于拥有这些显著的建筑优势,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高、质量好。本文则是分析、讨论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框架结构施工的特点、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类型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类型主要分为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全现浇式、半现浇式这四类。装配式的建筑工程结构框架主要是指所有的构件都是在现场预制完成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装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框架具有很短的工期、较少的模板耗量,但是建筑结构框架的整体结构并不强大,具有很差的抗震能力。装配式整体建筑工程框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工期也很短、耗量也很小,整体性和抗震性很强,但是施工工作非常复杂。全现浇式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主要是对板、柱、梁等承重构件进行浇筑、支模、绑扎和养护等工作,且这些工作都在施工现场完成,整体性、抗震性好,但是工期很长、耗量很大。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具体特征分析
        近几年来,高层、超高层的建筑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青睐,且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也在向高层方向发展。高层建筑在属相构建、构成方面存在逐层累计的荷载和中离,需要较大尺寸的墙体和柱体来作支撑,这就要求必须运用新的技术来进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与此同时,建筑结构的构建需要承受非线性竖向分布的风荷载、地震荷载等荷载,具有很高的建筑高度敏感程度。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技术解决措施分析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以及模板工程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对钢筋、混凝土以及模板工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措施,从而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水平。下面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技术解决措施进行具体的讨论和研究:
        3.1钢筋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技术解决措施分析
        当前,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鋼筋工程施工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钢筋工程的施工以及施工质量。钢筋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存在弯折、偏心的钢筋焊接接头、箍筋的尺寸不能满足钢筋工程的需要、选择焊条的型号、规格与钢筋工程不匹配、钢筋的数量和类型与要求不符、钢筋的垫块不稳固、不充分等,这些都会影响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安全性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强化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避免和解决钢筋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保障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升建筑结构框架的安全性。
        在实施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时,材料的充分准备;施工焊接的充分准备;放样、下料的施工准备等都是重要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在准备钢筋工程材料时,要固定和绑扎那些散乱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转移到稳固、安全的地方,或者将这些材料保存到梁上,并在钢架上予以固定,做好地面堆放材料的安全管理,在这些材料上覆盖油布和重物进行固定。与此同时,在钢筋工程的焊接施工前,要先做好焊接试验工作,并对每个批次的钢筋进行自检,抽查焊的质量,重点抽查那些有问题的钢筋。

此外,在放样、下料施工时,要留一些余量,因为在焊接后会出现一些焊缝收缩的问题,且钢筋框架结构中的梁和桁架受到弯矩的作用后会发生拱起的问题,因此,留有一定余量的焊接伸缩缝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情况下,收缩量的余量一般为受弯构件总长度在24米之内时,一般留有5毫米的放样余量。当受弯构件的总长度大于24米时,一般留有8毫米的放样余量,在钢筋工程的具体施工中,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工程的具体角度出发,给工程技术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强化他们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推动钢筋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3.2混凝土程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技术解决措施分析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主要在浇筑和养护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浇筑的水灰比不恰当、养护方式和时间不正确等。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提高建筑工程结构框架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时,由于混凝土存在收缩,且收缩多源于水泥石,水灰比与收缩成正相关。因此,在运用把控水灰比方面,要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标准来配比水灰,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提升混凝土的质量。而在养护混凝土方面,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充分润湿模板,当浇筑完混凝土之后要在12小时之内给混凝土浇水、覆盖、蓄水养护、避免阳光暴晒。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是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硅酸盐水泥等浇筑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为最少7天,而对于掺有缓凝剂的混凝土一般养护时间最少为14天,对于处于暴晒环境中的屋面板的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通过对混凝土的水灰配比、养护方法和时间等施工技术进行运用,这样能够大大的提升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
        3.3模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技术解决措施分析
        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多层模板支架体系在在施工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楼板在养护期时,承受的荷载比较小且有限,这使得施工荷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强化对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在安装基础模板、主体结构模板以及模板拆除等施工中实施有效的施工技术。在安装基础模板时,按照控制变现来固定材料支柱,增加模板的问固定和硬度,增加模板的施工荷载和施工负载。在安装基础侧模时,要控制好安装偏差,一般在3毫米之内比较合理,且运用水泥砂浆将模板与垫层底部结合处的缝隙严实的嵌填,确保不漏砂浆,然后为了保证边线的顺直,要校直母的上口拉通线。
        在主体结构模板施工过程中,要将立杆与坚实的平面垂直,并能够承受上层模板的荷载,确保不会压垮,这样才能够保障主体结构模板施工体系的安全、有效的施工。在拆除模板时,要严格按照模板拆除顺序来施工,一般先拆少承重和不承重的,最后拆承重大的;先拆支撑部分、后拆方木模板、先拆后续支立、后拆最先支立。模板拆除后要将其运输到安全场所,以防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建筑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对于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通过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等内容以及施工技术的全面分析和把控,更好地运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全洲.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设计方法[J]. 江西建材,2014(11):12-12.
        [2]姜宏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建筑与装饰,2017(1).
        [3]穆培培.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C].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