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村民对当地人居环境的人工改造并不熟悉,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也越来越响应,当地居民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们不能容忍破旧和不方便的生活环境以及对基础设施的渴望,他们也希望能有城市人民的生活条件。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四川大坪村
1.1概述
农村分为广义农村和狭义农村。广义的农村是指除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区,狭义的农村是指农村地区居民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的农村地区。
2.1乡村人居环境达标标准
2.1.1村民住房安全标准
一是村落民居不存在危险点和隐患,部分地区有五保户、低保险户和贫困残疾人。二是新农村住房符合抗震防灾要求。
2.1.2道路硬化标准
一是村内主干道和次干道要互相连接,通畅无阻,开放道路硬化,人民各家各户的出行无障碍。二是在道路允许使用以及在安全驾驶、符合人们出行习惯的条件下,有序推进人口多的社区或村庄的公共交通。
2.1.3村庄美化标准
一是对房屋和墙壁进行立面美化,影响村落空间视觉形象的外墙、屋顶,全面美化,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二是乡村绿化工程,农村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道路、庭院、村内洼地、村边、荒山等都进行全面绿化,绿化树种搭配要合理。常绿乔木、花卉、灌木的比例在20%-30%之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6平方米。三是房屋周围的美化,房屋前可以改造成绿地花园或者一些小型活动场所,清理房屋周围的垃圾杂物,把房屋外墙壁粉刷一遍,干净整洁,把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某个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地方,不占用道路或者不挡住视线。四是公共场所的美化,尽量体现村落风土人情。全面整治村落,做到山清水秀、碧岸秀景,更新和充分利用村落休闲空间,建设村民休闲场所。
3.1概况
大坪村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同济镇,占地73.5平方公里,海拔805-2484米。同济镇有18个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大坪村就是其中之一。大坪村地处1600米左右,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左右,夏季凉爽,自然环境优美。
3.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是指在大坪村建立和谐的生活环境,所有这些改进不仅是为了视觉享受,而是为了村民的真实生产和生活。"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体现在小聚落景观的设置、湿地系统的设计、道路系统的完善等方面。
3.3建筑环境
大坪村新民居的建筑在乡村的特定条件下,在与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的情况下,达到整体美。大坪村新民居建筑采用独特的土建结构,简单、实用,但具有时代精神。竹篱笆在底部贴土墙的做法与实际情况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二楼更透明,可以用来存放。单体建筑整体体积轻、典雅,与广阔的山地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居住空间。大坪村的黄竹篱笆和褐木绿瓦,在微风习习的森林里散发着温暖的气息,同时,从全村的角度来看,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排列有序,,通过揭示自然,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坪村竹资源丰富,可以满足护壁的需要,因此,形成了大量的竹墙。以木、竹为建筑材料,其自然特征与生活环境融为一体,与山林景观和谐相处,建筑形式和材料也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3.4有机秩序原则
大坪村居住地势顺应地形、山地的变化,与山地环境协调发展,因此,在当地的居住环境建设中,遵循有机秩序的原则,使整个村庄在自然协调的条件下,看起来像是在生长,使村庄景观饱满、丰富、多彩。
保持村庄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同时保持村庄的肌理,使村庄的发展能够继续改善自然环境,村落空间开发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采用当地建筑形式,因地制宜,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生活和人居环境的需要,进行有机开发。
3.5存在问题
3.5.1草坪问题
首先,大坪村草坪建成后,不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在大坪村的建设中,只注重植草本身的过程,而忽视前期的准备和维护,植草容易、困难,从整地、整沟、播种到修剪、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花费巨大,但也非常重要。在大坪村的建设中,草坪的建设是一次性的,只要种植完成,就算完工了,而且也没有专业的绿化养护队伍进行前期加固、土壤改良和后期养护管理。因此,草坪逐渐出现沟道问题、后期养护不足或后期养护不合理等问题,出现严重甚至大规模枯萎死亡。
3.5.2交通安全问题
其次,近年来,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机动车辆使用量大幅增加,车辆驾驶技术不均衡,驾驶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路况和行人违规行为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3.5.3消防等公共安全问题
最后,村里建的房子大多是砖瓦房,有些村用木柴烧饭取暖,因此,房屋和道路周围堆上了许多木柴。丰收季节,大坪村秸秆堆放较为集中,大坪村也普遍使用不规范电器和煤气,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各村消防队和公共消防设施的基本建设滞后,缺乏水袋、水枪等消防器材。大坪村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群众的消防意识薄弱,对于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不当,玩火事故经常发生。
3.6完善大坪村人居环境建设措施
第一,关于草坪的整个过程,应该做到科学种植和养护,在草坪建植时,应该请专业的团队来监管,也要进行宣传等措施来呼吁人们的爱护。第二,严格要求机动车驾驶员的各种安全驾驶行为,加强村民对交通安全的意识,整修路况,使道路变宽变平坦。第三,加强消防监管,建设村落消防水源。
4小结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应注重自然,尊重风俗习惯,适应人居环境,适应发展,创造新风尚。只有从历史和生态的角度来看待人类住区的产生和发展,才能找到适合人类住区的环境。科学合理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连接到一起,共同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实践的决心,就能有效提升大坪村的生活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袁萍,王新.关于环境行为学概论的论文-以微观行为空间为突破口对人类行为模式产生原因的再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2]曹芳伟.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城市街道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3]朱宏伟,胡炜.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居住区适老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20,(6):206-207.
[4]郭强.可拓建筑策划数据挖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 李畅.乡土聚落景观的场所性诠释-以巴渝沿江场镇为例[D].重庆大学,2015.
[6]陆邵明.全球地域化视野下的建筑语境塑造[J].建筑学报,2013,(8).
[7]彭昭仪.基于场所精神的自然村落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以江华县黄泥塘村景观保护与规划为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8]张智惠.基于乡愁景观载体的田园综合体景观空间营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兰青(1995-),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在校研究生,风景园林硕士,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植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