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工会”工作思路的创新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丁虎斌
[导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汉中  724200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其中“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的构建,是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的重点方向。只有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工会工作的深度结合,才能适应于当下的工会工作开展要求,继续发挥工会的重要职能。鉴于此,本文就“互联网+工会”工作思路的创新性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工会”;工会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创新
        1.互联网新业态形成与发展背景简述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格局出现了全新的就业形态,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迅速涌现,互联网+智能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体现出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理念。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就“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做出了相关表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影响和鼓励下,新时期涌现出各种新型劳动关系,这种新型劳动关系以互联网为依托,成为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动能、刺激经济消费潜力的重要方式。由于传统的劳动关系范畴已经不能全面准确的符合新业态下对劳动关系的界定,各种用工方式错综复杂,造成了许多纠纷案件,给新业态下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带来了新挑战,也给工会维权带来了难题[1]。
        2.互联网为企业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也对各行各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工会发展来看,互联网与企业工会工作的融合,对于提升企业工会工作效率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范围广以及信息呈现形式多元化的优势,通过推动互联网与企业工会工作的融合,企业工会在开展信息宣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宣传工作的速度与覆盖面,同时可以依托多元化的信息呈现形式来提升信息所具有的吸引力,进而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微信、微博等,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而言,这些新的媒介呈现出了强互动的特征,通过在企业工会工作中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新媒体所具有的强互动优势,可以有效强化企业工会工作者与企业职工之间的交流,从而确保企业工会更好的了解企业职工所具有的服务需求,进而有效提升企业工会工作的针对性,推动企业工会工作内容以及方式更加符合企业职工实际。
        3.“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1工会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明确新定位
        第一,从主体发展的角度来讲,工会自身要主动应变,转换定位。互联网思维下共享经济的发展更是一种“网络化”的命运共同体,工会要采取措施让双方都有共同体意识。近些年劳动争议案件频发,工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调解作用与其固定、僵化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关系。各级工会首先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深刻了解依托互联网发展的企业平台管理下劳动者的发展现状、职业特点,劳动诉求,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树立互联网思维,要明确依靠互联网发展的企业或者平台的经营方式,更要明确在这种更加开放性、自由化、灵活多变的环境中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性质,为接下来的维权工作打好基础[3]。另外,工会要紧跟时代发展,使维权的依据始终与中国的劳动政策和法律法规相适应相协调。第二,从客体需求的角度来讲,职工所需是工会发展动力。互联网新业态背景下工人利益诉求更加具有多元化,不同行业因为工作性质、方式等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同一行业中职位不同、条件不同的职工利益诉求也不同。女性职工在工作中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应的必须有享受产假、生育时间不受限等权益。这些新需求对于工会来说是一种发展动力,这种“被需要”会在无形中让工会产生一种责任感。


        3.2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在“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根据依托网络开展工会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工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此过程中,应该以机构整合与职能优化为突破口,构建更加简单的工会组织结构,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效率。全国总工会在2015年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要在“互联网+”时代下构建网络服务载体,增进线上、线下互动,从而适应“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要求。在此指导下,各市总工会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网络工作部,并对传统工会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围绕“互联网+工会”工作的开展需要,重新定义岗位职责,分配管理权限。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实现工会组织机构轻量化发展,并实现对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提高工会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4]。
        3.3开通便捷沟通渠道
        许多工会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与各个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同时也需要建立与工人群众的良好沟通机制,从而获得工人的支持和信任。在“互联网+”环境下,工会应继续推进与民政、住建、公安、工商、人社等部门的信息接口建设,以互联网上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加强与各方主体的互联互通,同时方便工会信息和理念的宣传发布。在工人群众沟通机制方面,则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通过开通微博、公众号等,提高信息发布效率,与工人进行零距离沟通。通过这些渠道了解工人诉求,分析每个阶段工会工作的重点,从而合理制定工会工作计划。此外,也可以通过构建便捷的沟通渠道,及时获取工会工作反馈情况,根据工人意见和建议,对工会工作作出改善。
        3.4工会要知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权
        第一,养成依法维权意识,让依法维权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劳动经济中,劳方和资方的权益都是由法律赋予。在实际工作中,资方往往很善于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劳方由于存在法律知识缺乏、不敢不想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等问题,需要工会采取措施,引导劳方善于从法律中寻找保护机制。但需要注意,资方和劳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工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但不会纵容劳动者获得法律规定以外的其它权益,因此,劳动者应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不“为难”才会不“难为”第二,为职工普及法律知识,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多数劳动纠纷案件之所以造成比较消极的社会影响,恶化了职工与企业平台之间的关系,是由于部分职工在表达诉求中没有把诉诸法律放在第一位。工会必须要将依法治国,依法维权诉诸实践,为职工依法维权提供途径[5]。关于具体方式,工会应该在创新形式中想办法,比如将专业、深奥的法律知识绘制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举办法律维权知识问答竞赛等更加有获得感和实用性的方式,帮助职工及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工会”发展趋势下,通过积极创新工会工作思路,构建新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工会工作效率,及时捕捉工人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互联网+工会”模式下,可以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团结工人,挖掘工人潜力,使其投入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强.发挥机关工会教育职能强化干部职工培训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18(23):51.
        [2]薛天磊.“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创新初探[J].现代国企研究,2018(22):20.
        [3]闫娜.“互联网+”时代深化企业工会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22):46+48.
        [4]杨捷.分析“互联网+工会”的理论基础与建构模式[J].智库时代,2018(45):107-108.
        [5]高锦艳.论“互联网+”时代工会加强班组建设的途径与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8(18):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