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高中艳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高中艳
[导读] 摘要:现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此类建筑形式施工过程快,施工效率高,但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我国的实践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就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平邑县宝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3300
        摘要:现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此类建筑形式施工过程快,施工效率高,但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我国的实践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就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本文笔者就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项目的管理,通常会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管理部门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只存在于表面形式,很难真正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还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效益。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1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所谓装配式建筑,指的就是利用机械吊装的形式将预制加工厂预制的零散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建筑。传统建筑的施工往往在设计阶段只考虑建筑的结构,而没有考虑建筑的施工方式,绝大多数传统建筑工程项目都是采用现场手工作业形式。而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则完全不同,其一般采用的是标准化设计方式,首先在预制厂进行构件的生产,然后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吊装作业。装配式建筑对于标准住宅、办公楼以及大工业厂房等工程项目都较为适用,但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成本偏高,且很难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因此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阻碍。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2.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机制不够完善
        不健全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使得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无疑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一套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应该具有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部门。装配式建筑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分工明确,在管理的各个部门共同合作下,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力度,从而提高这个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以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为例,有时候消耗的材料成本会比较多,需要进行材料补充,但是建造方和管理方在施工前并没有做到合理的协商,规划这个问题由哪一方来承担,造成增加成本的纠纷,这就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制度不够完善的结果。对于每个工作中的细节和重点都应该派出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使得问题在发现的时候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多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常常撤掉很多的管理人员,将工作内容进行合并,造成管理人员的压力巨大,顾不得全部的工程细节,所以造成项目管理质量的下降。
        2.2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新技术、施工部署和构件连接质量检测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建筑行业中的普及率没有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高,因此在建筑市场上有经验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数量较少。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有大量的部件,如起重、混凝土浇筑、螺栓连接和焊接等。由于大多数部件体积大且重,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使建设有序,以确保施工进度。
        2.3信息化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与项目其他参与者的信息共享较差,组件标准化尚未达到预期要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项目各参与方信息传递延迟,尤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每延迟一天的进度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如延迟产生的机械租赁费、人员窝工费和合同违约金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字虚拟化和信息共享等各种系统要素入手。



        3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策
        3.1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要想让项目的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将各个不同区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责任确立好,让每个管理人员都知道自己的具体职责所在,能够更好地落实管理任务;比如说,利用“评分制”的装配式项目管理模式,将装配式工程的施工整个过程设定为100分,对于达标者或者是超标者可以得满分100分,正常的达标分数是60分,对于装配过程中的掉落现象发生、装配连接不稳定等问题的产生都相应的进行扣分,最后根据施工人员的扣分项和低分原因进行分析,找到施工管理模式的缺点并加以完善;假设某个员工在装配施工的评分制中得了50分,经过分析扣分原因是装配完成后有缝隙,造成漏风现象,经过调查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材料之间不能无缝结合,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并完善设计。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都利用这种方式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管理模式的完整制度。其次,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签订合同时通常会有责任确认书,要把监理的责任细致化,实行奖惩责任制度,让监理掌握好自己的职责所在,并积极做好管理监督工作,使整个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最后,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个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了解到我们的管理体制,促进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整个工程团队的管理意识达到统一。完善项目管理体制,让装配式建筑工程不断进步。
        3.2做好现场施工管理
        在对装配式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应注重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对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施工技术工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操作。其次,应加强对预制构件材料质量的管控,从构件生产到成品构件保护等各环节都必须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另外,还必须做好现场施工行为与技术质量的监理工作,尤其要注重对各种常见质量隐患的控制,确保各关键节点的安装与连接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管理人员可引入EPC管理模式,并对各主体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提高各主体的责任意识。
        3.3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解决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的问题,避免项目各参与方信息传递的延迟,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可引入数字虚拟化技术,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并加强对专业化信息管理操作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硬件与软件配置,从而为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升级转型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工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建筑项目的装配化率将会更高,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整体化和模块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真正成为可能。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行业革命中,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适应新的建造方式,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里 .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发展问题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6):185-186.
        [2]徐娟.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居舍,2018(22):191.
        [3]谢灵敏.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18(7):68-69.
        [4]高姝蕾.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研究综述[J].建筑设计管理,2018,35(7):56-59.
        [5]杨晓彤.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