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星置业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对于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生产力极大进步,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现如今,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建筑学开始将生态推向了发展的前沿,这样的观念已经在建筑发展中有所体现,本文就针对建筑学研究进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建筑学在我国的学科发展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及完善,其将持续作用于相关研究领域,并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学科;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展望
学科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科的分类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差异,因此,学科也是构建相关专业的基础和依据。面对新时代所伴生的社会、文化、技术等诸多问题,建筑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经受挑战,对学科研究的演变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利于明晰建筑学科未来发展方向。
一、概述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内外空间与环境的学科,兼具社会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多重属性。通常情况下,建筑学是指与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与技术的总和,并区别于一般的建设技艺。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建筑学一直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并在提升和改善人居环境中发挥了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建筑学研究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乡村的规划设计。随着学科的发展,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与之并列的一级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设计突破了以往主要关注物质空间视觉秩序的局限,进入关注人文、社会和城市活力的新阶段。当前,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呈现出学术探索空前活跃,理论方法探索与西方并驾齐驱、工程实践面广量大、技术水平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建筑学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构造、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和建筑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建筑学的内涵和外延目前仍然在不断发展中,但其围绕人居环境提升和改善的定位基本未变。本文的6个重点讨论方向分别是: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2)全球化进程中的建筑文化;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4)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乡村建设;5)信息化时代建筑数字技术;6)产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建筑工业化。
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加剧了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并导致高温、暴雨等异常极端天气增多,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建筑学学科的核心课题之一。在城市空间规划方面,注重土地集约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倡导绿色循环经济和绿色交通,采取生态城市设计方法,实现延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城市发展目标;在绿色生态环境方面注重节能减排、雨洪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景观营造;在建筑物理环境方面注重不同气候条件的物理环境需求,营造舒适的建筑室内外环境,减少建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综合防灾减灾方面注重构建系统的防灾减灾体系,从城市、街区及建筑层面加强建筑环境的韧性。在城市空间规划方面,从最早的生态城市理念雏形到以有机疏散理论、城市人文生态学为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中都蕴含着生态城市的思想火花。我国学者结合国内外生态思想,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研究体系。在绿色生态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基于我国国情与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绿色基础设施、绿色景观营造技术等进行研究成为热点。
三、关于建筑学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3.1建筑趋向智能化
近几年,智能化建筑的出现受到了人们的大力欢迎,从而成为了以后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其中智能化建筑主要体现在信息及时,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方面,这些技术和建筑之间有着很好的融合。
从而使得建筑行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建筑中的能源消耗,达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在建筑中所使用的大数据能够很好的对建筑物的采光,用电,用水等进行很好的检测,充分的了解到建筑物中的能源消耗,对此进行科学的调整,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更好的提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品质,在建筑物中通过对这种智能化产品的使用,比如智能家居在这几年普遍的运用于很多的家庭之中,让大家日常中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智能家居主要是可以使用远程的操控方式对家居进行有效的操控。例如洗衣机,电视,烧水壶等。除此之外还有建筑材料的智能化,就目前状况来看,在建筑物中使用智能化的建筑材料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这些智能化的建筑材料通常指的是可以自行愈合的建筑材料,在受到破坏时,他可以自己进行一定的修复。
3.2结构体系趋向和谐化
建筑的结构体系趋向于和谐化。在未来的建筑中,一切都朝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这一内容进行相应地设计。除了智能建筑上的和谐空间外,更重要的就是使得建筑内部构建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让整个建筑在天地之间呈现出一种违和的状态。所以在进行相应的建筑设计时,就可以通过对土地、天气、植被等内容进行一定的检测与研究,这样才能够根据环境进行一定的设计,才能够使得整体的设计趋向于和谐化,才能够在“表皮”的设计上更加具有控制力,才能够让表皮不仅仅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更能够具备一定的额防御作用。
3.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部分建筑公司由于公司的利益无法保证,不得已推出了房地产市场,若是建筑公司自身的定位不明确的话,被整个房地产行业淘汰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给予了巨大建设机会,然而有着较高的性能要求例如:建筑施工质量、建筑公司的专业能力、建筑的耐用性、使用寿命等等。为了更好的进行建设,就要接受并完成未来更多的挑战。在应对进程的方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不仅能够节约成本预算,同时还会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由于所处地段属于多地震区域,该区域的设计仅仅凭运气来摆脱地震。因此,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改造建筑时,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与调查工作,调查周边的环境以及地质特点。不断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考量,追求创新。
3.4材料使用趋向环保化
在未来的建筑材料使用上会趋向于环保化。不良的材料使用不仅仅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目前人们的饮食倾向于健康绿色饮食,这是因为受到一系列伤害后警惕性有所提高而做出的反应,所以面对同样的问题并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绿色建筑材料以及环保材料会大幅度地推广运用。以诸多建筑材料为例,甲醛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所以对于材料使用的选择和生产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能够使得空间的生态健康得到保证,除了一系列的条件达标之外,更需要重视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环保、节能且达标。
结语:
建筑学是基于人类生存需求而一直存在并发展的学科。建筑学并非一成不变,其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地适应人们的发展需求。新时代建筑学的发展必将满足整个社会的发展主旋律。古建筑是一种文化遗产,如何与现代建筑并存呢?这是我们在新时代遇到的新挑战。我们要积极看待其中的矛盾,铆足干劲,不懈研究,寻找对策。
参考文献:
[1]周洪涛,吴旭阳.关于再生建筑学的思考——浅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四川水泥,2019(04):315.
[2]戚欣,吕静,谢宇轩.英国课程硕士培养对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教育的借鉴[J].吉林建筑大学报,2018,35(01):70-73.
[3]蔡肇奇.中国新地域建筑创作中建构文化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