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脉,和谐共生”——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设计方案解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王英健
[导读] 摘要:通过过对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设计的分析,简单的剖析医疗建筑改扩建项目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合理地建议及优化措施,以期建造出一所高效、舒适、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医院。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通过过对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设计的分析,简单的剖析医疗建筑改扩建项目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合理地建议及优化措施,以期建造出一所高效、舒适、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医院。
        关键词:环形布局;一院两区;生长型医院
        一:项目概况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原为通州区新华医院,2018年5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友谊医院接管原通州区新华医院。
        原新华医院是一所二级医院,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床位数800张,是一所以口腔为主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功能相比,其规模及建筑规划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为了使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现许增建二期。二期新建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53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37000平方米。建设医技楼、干部保健楼、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新增建设的建筑主要为干部保健楼200床,用于干部保健,以及医技楼50床用于研究型病床,总计共250张病床。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方案设计,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方向8.2公里,潞苑东路与潞苑中街交叉处。基地四面环路,基地周边均为已建成的住宅区。
        二:设计理念
        1.十六字方针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方针来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
        本方案合理的运用“十六字方针”,通过运用预约挂号模式、MDT诊疗模式和杂交复合手术等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治疗理念来达到“世界眼光”。
        通过引入JCI等国际医疗评价体系,打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来实现“世界标准”。
        通过延续友谊医院中西合璧的建筑历史元素来打造“中国特色”。
        医院可服务高端人群,采用物联网、远程通讯技术、云计算和传感技术等引领性的技术,打造智慧医院的“高点定位”。
        2.传承文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苏联政府和苏联红十字会援助下,由党和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医院。院区内依然保留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也同样的渗透在友谊医院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中。
        设计中通过延续这种历史,同时作为一种友谊医院文化符号扎根在医院的各个院区,形成友谊医院的文化认同感。
        3.和谐共生
        一、二期建筑之间设置连通走廊,将一、二期建筑连接合并成一整体,在医疗资源上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三级甲等医院的需求。
        4.以人为本,温馨私密的就医体验
        项目为扩建项目,用地紧张。但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局部的小休息区、小中庭和绿色花园,给人温馨私密的就医体验和错落有致的空间感受。
        5.绿色低碳建筑,人文智能化相结合
        通过设置屋顶绿化、下沉庭院等立体的景观措施,把平面的景观立体化,让医院在小区域里有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立面设计中,增加自然的通风采光、遮阳措施以及太阳能板等多种措施来节约能源,同时引入智能化、智慧化的医院管理系统,将医院打造成为人文智能化相结合的绿色低碳医院。
        三:设计策略——以医技为核心,一院两区,环形布局的生长型医院
        1:建筑布局设计策略
        基地四周为已建成的小区,为规避四周已建成小区的日照遮挡问题,项目在规划之初,运用日照模拟软件以及考虑医院平面的柱网需求,将基地内可建设的范围规划成8米X8米的用地单元,在满足周边小区大寒日2小时满窗日照的前提下,得到每个用地单元块的可建造的最大高度。
        核实二期建设的需求后,主体建筑基本可规划为两栋大体量建筑。一为建筑高度控制在24M以内的多层医技楼,二为建筑高度控制在60M以内的高层干部保健楼。通过以上对建筑体量的需求以及可建设范围内,每个用地单元块可建造最大高度的限制,推导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建筑布局形式。
 
        通过对用地单元块的可建造最大高度分析得到,二期的高层干部保健楼位于基地的西北侧、临近一期的住院楼。以上的布局可获得较宽的东西向宽度,满足一个护理单元的面宽需求,同时基地建筑群整体形成北高南低的布局形式,基地北侧为高层住院治疗区。二期的多层医技楼位于干部保健楼的南侧、一期医技综合楼的西侧,整体形成医院核心医技区。二期的干部保健楼和医技楼通过两条连廊连接,将医疗主街贯通于二期建筑的南北,形成医护、病人及家属的主要通行走廊。同时在二期的干部保健楼的北侧设置连廊,与一期住院楼的连廊连接形成住院区的连通通道,方便医护人员互相联系。一、二期的医技楼之间设置两条联通走廊,将一、二期的医技楼通过一个环形的医疗主街串联在一起,加强医技核心区的交通联系。病人及家属可以很方便的穿行于一、二期建筑之中,不需通过室外空间就可以到达相应的科室和检查区。同时环形的医疗主街与二期的交接处设置阳光休息厅。阳光休息厅中布置绿化景观及休憩空间,让病人及家属有一较为开场、四季如春的绿化庭院。同时二期的医疗主街也可再向南侧延伸,为未来医疗功能发展做准备。本方案在二期的地下二层机动车车库处,设置地下联通通道,将一、二期的地下车库打通,使一、二期在地下二层就可以实现物流运输,同时也可以提高地下车库的利用效率。
        2:基地出入口设计策略
        基地现有现状为基地东侧、潞苑东路开设为一期的门急诊主要出入口。基地南侧、潞苑南大街开设有综合楼出入口。基地西侧、潞通新路开设有后勤出入口,基地北侧、潞苑中街开设有住院主要出入口。
        二期建筑出入口结合一期的基地布局,将二期的急诊急救出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综合楼出入口处,出入口处设置车辆导向设施,急诊急救和综合楼车流相互独立。在基地西侧,原一期后勤出入口调整至基地西南侧,避开干部保健楼出入口。干部保健楼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基地北侧,与住院出入口合用,在出入口处设置车辆导向设施,车流相互独立管理。基地东侧门诊出入口保留。
 
        3.场地道路及绿化设计策略
        (1)完善的环形交通体系
        在一、二期建筑整体的外侧设置环形交通体系,同时结合基地车辆出入口,就近设置机动车的地下出入口,将二期的机动车停车位全部设置在地下,将地上十分紧张的用地布置为绿化,让医护工作者、病人以及家属有良好的室外活动场所。
        (2)洁污流线清晰
        地上检查区及病房区产生的医疗垃圾通过污物电梯,直接到达地下三层的污物暂存间,通过垃圾转运车运出。
        (3)合理的消防救援空间
        在干部保健楼的北侧设置消防登高场地,同时在消防救援场地处设置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
        (4)绿化空间丰富多样
        二期设计中,基地的北侧和南侧由于有较多的地下隐蔽工程以及对周边小区日照影响的考虑,将基地的南侧、北侧设置为景观绿化,提供病人及家属休息、活动空间。同时,在医技楼五层,设备机房层屋顶设置绿化屋面,给医护工作者提供较为舒适的休息活动空间。
        四:平面功能设计
        1:地下空间功能设计
        结合项目的紧张用地情况以及城市限高的要求,设计中,将采光需求较低的科室及功能空间设置于地下,减小地上面积。
        地下一层设置有放射科、营养厨房、急诊DSA、机械车库等设备用房。将放射科和营养厨房设置在两台自动扶梯处,各个功能科室于医疗主街串联成一体。机械车库位于地下一层的南侧,相对独立。
        地下二层设置磁共振中心、太平间、机械车库等设备房间。磁共振中心紧邻自动扶梯,病人方便可达。同时在地下二层南侧机械车库区设置一二期的地下联通口,大大提高地下车库的使用效率。
        地下三层及地下四层均为机械车库及设备用房。
        地下一二层的医疗主街北侧,设置室外的采光天井,将自然光引入到地下的公共空间。同时在医疗主街的自动扶梯处设置地下一二层贯通的天井,打破地下空间呆板沉闷的氛围。
 
        2:地上空间功能设计
        二期地上建筑分为医技楼和干部保健楼。地上一层主要设置急诊急救以及干部保健楼的出入院办等,东侧为医疗主街,在医疗主街的中间位置设置开放的室内阳光厅。
        二层为急诊急救的留观病房、EICU血透中心以及干部保健检查区,各个功能科室通过东侧的医疗主街串联成一体。
        三层为会议中心、内镜中心和干部保健门诊,四层为手术中心。手术中心通过连廊,与一期的手术中心相衔接。
        五层及以上为标准的护理单元,护理单元设置病人走廊和医护走廊,实现病人与医护的相对独立。标准层共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护理单元区、医护生活办公区以及治疗区。各个分区明确,互不干扰。每一个护理单元以护士站为核心,通过病人走廊可观察到各个病房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筛查到访人员。病房朝南布置,病房内有充足的日照,采光良好,景观视野开阔,通风良好。同时在标准层中,设置了相对开放的病人活动、休憩空间和相对私密的谈话空间。
        结束语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设计通过对一、二期建筑的合理连接、内部医疗功能合理的梳理、宜人空间和景观的设置以及友谊医院文化精髓的传承,创造出“传承文脉、和谐共生、国际标准、绿色低碳、人文智能,”的三甲医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