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防洪抗涝形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孟思瑶 吴瑾 张珊
[导读] 摘要:从现有的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吸取经验,对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对于防洪抗涝景观的形式进行探索,合理解决乡村改造流于形象工程,不能有效防洪抗涝的问题。
        大连工业大学
        摘要:从现有的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吸取经验,对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对于防洪抗涝景观的形式进行探索,合理解决乡村改造流于形象工程,不能有效防洪抗涝的问题。
        关键词:洪涝、美丽乡村
        自古以来洪涝都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应对的自然灾害,在大框架下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和灵渠,再到京杭大运河,以及当代的南水北调、引滦入津、三峡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在细微之处也有护城河、背山面水等的规划布局,都是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满足当时需求,治理水系,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防洪抗涝又有了新的功能性与美共存的需求,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建设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乡村由于发展相对缓慢,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在乡村的建设中有一些欠缺,尤其是在今年来不少地区暴雨频发,引起的洪涝灾害给人民带来了不少的损失,在以后的乡村建设中我们应引以为戒,在规划设计之处就应将防洪抗涝作为一个基本目标,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都是以美丽乡村为目标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随着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面对的不同问题、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会有所不同。“美丽”没有尽头。[1]那么防洪排涝的设计也应在美丽乡村的大框架之下,满足村容整洁美丽、满足村民的文化生活的需求的同时,可以应对洪涝灾害的袭击,保一方土地人民财产安全。
        较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方式有,开挖沟渠、高处筑屋、河道清淤、加筑堤坝,但多是对村落大的自然框架的梳理。由于之前乡村硬质铺装较少,拥有较大的地表径流,对排水系统的是有很大程度的忽视的。可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有所提升,一些乡村会自下而上自发设计设计修筑一些乡村道路、绿化、设施,根本没有详细的施工设计,或仅仅追求工程速度,而导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空有了整洁,却因为配套的排水排污能力不足,是其使用寿命减短,远远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吸取经验,探寻有效的防洪排涝的方式进行,借鉴与学习。
        一、雨水收集
        1. 透水硬质铺面
        透水硬质铺面形成的雨水径流一部分进入传输设施,一部分则通过透水材料铺装、烁石铺装、栅格铺装、嵌草铺装等形式渗入土壤。
        透水材料铺装利用铺装材料本身具有的透水性实现雨水渗透,如露骨料混凝土铺装、风积沙透水砖铺装、透水沥青铺地、混凝土透水砖铺装,可根据设计意图灵活布置颜色与图案。
        砾石铺装利用混凝土块石、卵石、砖石、沙砾进行铺地,材质本身可透水也可不透水,主要靠粒状或块状材料的堆积形成孔隙使雨水下渗。栅格铺地主要靠网格的骨架承受人或物的重力,对雨水通过的阻力甚小。
        栅格铺地主要靠网格的骨架承受人或物的重力,对雨水通过的阻力甚小。
        嵌草铺装是一种绿地与石板、木材或钢材混合镶嵌的铺地方式,组合方式灵活多变。[2]
        2. 雨水花园
        对村庄内部及四周保留适量的绿地,建成雨水花园,其对暴雨径流的削减效果显著,且入渗效果稳定,合理适当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对村落内部的微气候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阻挡风沙、提供阴凉、增加空气湿度、有益身体健康。
        二、集水设施
        1. 雨污合流明渠
        通常是在房屋建筑周边自建的排水明沟。晴天时,餐厨污水、洗浴废水等直接通过建筑出户管排入或直接倾倒入明沟中 ;雨天时,建筑周边的雨水径流按照地面地势,顺势流入明沟中。该类收集模式因建设简单且费用少,通常广泛存在于村庄中。

由于经常缺少清理维护,在雨污合流明渠中,出现垃圾肆意丢弃,餐厨垃圾滞留,饲养禽类,污泥、污水黑臭等问题,卫生条件极其恶劣,特别在夏季时,渠道恶臭问题尤为突出,因而该类收集模式将是整治的重点。
        2. 雨污合流暗渠
        在雨污合流明渠的基础上,敷设盖板进行暗化,生活污水仅由建筑出户管排入渠道中,地面雨水则通过盖板间的缝隙流入。合流暗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垃圾肆意丢弃、污水倾倒、禽类养殖等行为,并有效隔绝了渠道黑臭感官效果,提升了乡村排水的卫生环境,因而该类收集模式是目前乡村排水渠道整治应用最广泛的方式。
        3. 污水管 + 雨水渠
        在村庄的主要道路或巷道下、明暗渠道中单独敷设一套完整污水管网系统,收集各建筑出户管排放污水,并输送至下游污水处理系统。同时保留村庄排水渠道,承担雨水的收集功能。该收集系统可基本实现污水完全收集,并且污水通过管道输送,极大改善了排水的卫生条件。可作为乡村近期和远期排水规划的重要策略。
        4. 污水管 + 雨水管
        在村庄的主要道路或巷道下分别敷设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两套系统,单独收集污水和雨水,实现雨污水完全分流。由于单独建设两套管网系统工程量大且成本高,不适于一般乡村排水设施规划,如美丽乡村建设对雨水收集利用有特殊要求情况除外。
        由于现阶段乡村排水收集系统建设缺少统一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乡村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排水收集系统通常是以上各类收集模式的组合形式共存。[3]
        三、污水处理
        村庄排水整治应根据村庄现状排水体制、地形地貌、规划平面布局采用适宜的模式。
        1. 沟渠结合分散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模式
        若干户村民雨污水就近收集处理,分散排放。适用于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地形复杂的村庄。
        2. 管渠结合排水处理设施规划模式
        村内雨污水通过管道收集,采用分流制、合流制、截流制将雨水进行多点分散排放,村庄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排放。适用于人口规模大、居住集中、地势平缓的村庄。
        3. 管道结合市政排水管道规划模式
        村内雨污水通过管道收集,采用分流制、合流制集中排入市政排水管道中,适用于距城镇较近,易于市政管网收集的城中村、城郊村。[4]
        4. 管道结合抗洪水库模式
        在有可能因特大暴雨引发特大洪水的地区,设置水库,使其在必要时期处于低水位,在暴雨发生时通过相配套的明渠能吸收大量瞬时雨水,以免因雨水漫灌,影响民居及农作物。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在对村落已有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合理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雨水收集、集水方式、污水处理因地制宜的合理配置,以期望达到小雨量降水及生活污水合理排放;中雨量雨水能做到及时排放,路面不积存污水;大雨量降水有明确的明渠,能大规模泄洪减少村民损失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配合不同的雨水、污水处理方式打造乡村内部景观节点,做到水资源合理化利用,这才是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防洪抗涝的意义所在。
        引用文献
        [1]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03.
        [2]贾向媛.雨水管理中排水设施景观化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5.12.
        [3]谢家强; 郭秋萍; 曾小瑱.集聚型与分散型乡村排水设施规划策略—以连州市乡村为例[J].城乡建设.2019.02.
        [4]李声宙.美丽乡村排水整治规划探讨——以郴州市三合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