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一玲 郑泽萍
[导读]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更应该突出“职”的特征。
        广州涉外学院南校区  510540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更应该突出“职”的特征。就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生成,引入大学形象识别系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识别系统
        引言: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德育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应站在“文化强校”的高度,围绕学校“育人为本”的核心目标,遵循职业教育的特质与规律,以锤炼应用技能的“硬实力”为原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软实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技工类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体系,内铸品牌,外树形象,提高学校的文化力,并最终转化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研究背景
        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俗称“职教二十条”)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指明要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自1999年国家决定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后,职业教育再次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
        经过20年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文化建设多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方面进行考量,对制度文化重视不够。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制度时,偏面追求,弥补以往制度空缺,论证不充分。学校要么对同类学校或是上级制度文件简单复制粘贴、照抄照搬,与本校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实效性不够明显,使制度仅仅停留在纸上、流于形式。学校要么对不适应发展的制度废止、修改不及时,或是制订的制度、条款、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对制度执行的过程仅是泛泛要求,缺乏落实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尤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如何追究责任表述较少,看起来制度健全,实际上作用有限。因此,学校工作的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创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此外,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发挥文化的涵养教化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广大学生及时汲取精神养料,使之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2规范学生言行
        校园文化中包含包括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无处不在,涵盖校园的方方面面。隐性教育是教育主体将教育目的隐藏在某种情景之中,使教育客体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多年发展中慢慢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是一种有着持久性和固定性的特殊文化,也有其丰厚的育人经验。它是学校的精神财富、灵魂与生命,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中制度文化包括师生的言行规范、准则,其作为一种管理条例而存在,师生在共同遵守行为规范、准则的同时也逐渐淡忘其也是一种校园制度文化。
        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国家政策引导与扶持,高职院校进行整合调整,部分高职院校有部分中专技能学校合并而成,学校仍处于理顺调整阶段,校园文化建设进展缓慢,学生与部分教师对于校园文化认识的高度不够,未能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长远的规划。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其具有特点鲜明的职业特性,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未能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忽略自身定位。

校园文化建设照搬或者参照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了与企业文化的衔接,脱离了实际,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
        大学形象识别系统重视不够,缺乏整体规划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属起步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办校历史短,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视不够,更多是设置一些亭、路、铭等点式的景,没有对校本特色进行系统规划,体现出自身的人文精神、院校思想;且校园建筑缺乏科学规划,未将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在建筑中,缺乏高职院校应有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和文化符号,从而也就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的和谐,影响人才培养的合力。办学思路不清,校园文化建设指向不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上发挥作用。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对办学规律和办学特点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对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甚至片面理解高职教育“职”的特点,忽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仅仅把学生作为“职业人”培养,最终导致高职教育出现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
        4、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4.1 思想层面
        建设高质量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学校党组织要正确引导,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为工作重心,发挥好党组织领导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调整的长期工程,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固化思路,一定要充分思考社会发展变化对学校的影响,准确分析抉择,分析评估当下学校的优势与短板,调整发展方向并以此确定下一阶段学校文化建设方向,找到符合学校发展的具有自身鲜明特性的校园文化。基层教师应引导学生传承和发展新时期的“工匠精神”,积极投身“中国制造”进程中,指导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提供更多平台供学生锻炼,展示自身实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涵盖学生管理、实践教学、素质养成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学校领导应积极投身到各个环节的基层工作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从投身到基层工作中,才能理论结合实践,统筹规划全局,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学校应积极倡导全员参与,统一思想,共同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广大教师与学生应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事业中,真正让校园文化迸发出活力。
        4.2丰富校园活动文化
        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振奋学生精神,而且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培养和激发广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高职院校应以育人为本,立足于本校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开展一些常规的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大赛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具有“职”特色的文化活动,如职业文化大讲堂、企业家论坛、就业指导讲座等,在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校本特色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4.3健全制度体系
        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的系统性工程。好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制度不好,则会使好人走向反面。学校应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齐全、实效性高的制度体系框架,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整体联动。对于过时的制度,学校要及时废、立、改。在制订制度时,学校要注重细化目标措施,量化刚性要求,使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学校还要更加注重制度的程序性规定,明确其责任主体、规范对象、行为内容和方式、操作程序以及违反规章制度的惩罚性措施等,使其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从而建构起学校制度体系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温景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05(6):66-67.
        [2]张双宁,刘冬芳,王鹏.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11).
        [3]杜学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科学内涵解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3):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