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广播电视台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作为现代传播媒介之一,广播以其特有的真实、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详实、最贴近、最具现场感的各类资讯,特别是各类新闻节目能迅速、及时、简要、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因而成为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广播新闻;新形势;短、实、新;写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新闻舆论工作转作风和改文风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风不是小事。“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他号召“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并提倡“短、实、新”的文风。
那么,在新形势下,广播的新闻应该怎么写?我们结合“短、实、新”的文风来谈一谈。
一、要短
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短小精悍广播传播的特点决定要长话短说,以便在短时间内及时迅速传播信息; 广播传播面广的特点决定要适应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就要增加新闻条数、 扩大报道面,在同一节目时间内就要压缩每条新闻的长度;简短要求稿件短 而精,精而名。广播传播简单迅速,时效性超强,简短的新闻例如简讯、短消息等非常适合广播新闻。所以广播新闻的写作应该特别注重导语的写作,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导语直接提出变为简讯也是常有的事。一两句简单导语却要包含新闻五要素,其实对广播记者的写作要求很高。此外,广播语言还要注意响亮,有节奏感,平仄交错,起伏 相间,说出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入耳,才能使人喜闻乐听。
二、要实
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要实事求是,要深入浅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关键因素。广播新闻的真实性,要求记者在文稿写作中要交代清楚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概况和始末等等。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容许有任何虚构、夸大或者减弱、缩小,特别是新闻五要素和人名、地名要特别注意其准确性。如果有现场采访内容,稿件中还应特别说明同期声录音的人物姓名、身份,对于方言和外语,要进行压混翻译。广播新闻语言的实,我认为还包含了语言的平易近人。广播语言是口说耳听的,广播的服务对象在年龄、文化上是多层次的, 因此要通俗易懂。说给大家听就要接近口头语,上口顺耳,才能使人感到亲切,易于接受,说给别人听的语言都应避免“令人费解”;稿件中出现的和采访对象对话,语言要自然贴切;少用书面语常用单音词,多用口头语、惯用的双音词;少用书面语中的关联词,多用口语中的语气词;运用正 常句式,避免倒装;注意词音,避免听者误解。用明白易懂的语言深人浅出地报道事实、评价事实。
通俗化不是简单化,不是浅薄,是深人浅出的分析问题,是为了启发群众比较容易地理解某个事物、某个问题。最终的目标是还原新闻真实。广播语言的实还体现在详实,必须描述细节,不厌其烦,使得稿件从头到尾顺理成章。
三、要新
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新媒体环境培养了受众多元化的话语方式,使受众形成了新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对媒体有更多的审视眼光,而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尚未适应这种新的表达方式和阅读期待。广播的新闻语言如何做到新呢?在新媒体崛起之前,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是人们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咋新媒体时代中,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变得丰富,多种多样,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收看收听,甚至只是碎片化的接收,导致了广播的收听率下降。但是,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具有天然优势,一是容易形成即时型互动,二是形成了低成本多赢的局面,三是促进了非视觉的互补。基于以上优势,广播新闻应该抓住收听时段,充分体现广播的服务性。比如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上下班的途中在车上通过收音机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广播电台要抓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特点,把握人们的收听时机,充分利用自身传播特点,为上班族提供合适的交通资讯、商场信息等服务信息,审时度势,拓宽新闻边界。同时借助3G、4G等技术,细化专业频率。
综上,我们的广播新闻的写作如果能避免“长、空、假”,做到“短、实、新”,一定能写出听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参考文献:
[1]梁晓云.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新闻写作水平的提高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5):157.
[2]韩丽芳.广播电视记者新闻写作技巧核心探究[J].传媒论坛,2019,2(15):66+68.
[3]孙晓婷.广播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闻世界,2018(11):25-27.
[4]钱舒昊.新媒体形势下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写作技巧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1):185+187.
[5]汪涛.广播新闻的写作特点及思考[J].电视指南,2017(18):227.
[6]杨伟东.新媒体形式下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写作技巧[J].电视指南,2017(20):122.
[7]孙晓慧.抓好六个环节 创作更多精品——新闻写作经验谈[J].视听,2017(03):159-160.
[8]张娟.广播电视记者新闻写作技巧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