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建设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赵斌 张立新 杨新平
[导读] 摘要: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态势迅猛,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增长幅度较大。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隆化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隆化县  068150
        摘要: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态势迅猛,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增长幅度较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创业与创新走向了繁荣。但即使是这样,面对人口基数大的国情,我国的经济差距尚处于较为悬殊的状态,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理想与追求。时代要求我们需要推进精准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带动经济发展,帮助人民脱贫致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派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综合各地区不同情况,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仍然有需要解决的管理与建设问题。本文探究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带动人民脱贫致富,追求美好生活。
        关键词:精准扶贫;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与建设;发展途径
        引言:
        相对于粗放扶贫来说,精准扶贫是与之相对称的概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是指根据具体的贫困对象、贫困地区,进行一个精准科学的评估,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扶贫措施,加强对相关贫困地区的精确化建设与管理,探索对这些地区来说最为合适的发展途径。传统的扶贫工作基本上是根据政府政策文件,统一划拨调配,其主要操作特点为统一化。但是每个贫困区域、每个贫困户都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和需求,这样的统一化管理缺乏针对性。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的精准扶贫,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方法、扶贫模式以及扶贫目标等,与传统的扶贫方式截然不同。近年来,很多地方的扶贫工作采取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方式,对贫困地区的实际状况进行精准定位,在充分了解当地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精准的扶贫工作。下派扶贫工作队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开展扶贫工作的长期有效机制,扶贫工作队伍庞大。但是在管理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进步的空间,需要扶贫工作队加强自身职能的发挥,推动扶贫工作队加快转变工作模式和推进角色认同是当前重要的发展建设任务。
        1.驻村扶贫工作队具备的职能
        驻村扶贫工作队是国家政府扶贫政策的执行者,将政策内容履行到位。因此,他们在扶贫工作中扮演着帮扶主体的角色。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工作中需要加强与村委会的联系,建立与村委会之间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展扶贫工作,坚持友好团结的工作态度,加强工作队的自律意识,推进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在与村委会展开合作的同时,通过他们帮助工作队更加快捷地深入了解贫困区域的情况,在与村委会的密切联系中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监督职责,监督村委会将扶贫资金利用好,加强资金管理,明晰资金流动,将项目开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高质量的监督工作中。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种:
        1.1推进政策融入到扶贫工作中
        对于驻村的扶贫工作队来说,到村开展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政府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与宣传,增进人民对政府政策的理解,提高支持度,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驻村扶贫工作队要注意将其政策理论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引导人民在事实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扶贫工作政策。驻村扶贫工作队需要在加强政策内容的宣传中,最大程度地让人们明白惠能够从何处而来,
        1.2协调帮扶主体之间的关系,落实扶贫措施
        驻村扶贫工作队相当于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连接桥,在扶贫工作中,工作队驻扎在村庄中,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民意及实际发展需求,驻村扶贫工作队需要经这些意见向政府反应。在扶贫工作中,驻村扶贫工作队还需要发挥落实扶贫措施的职能。驻村扶贫工作队可以将不同的帮扶主体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帮扶体系,争取在扶贫工作中能够争取到多方面的支持,将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将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做好记录与总结,及时地向上级反馈工作进度与状态。
        1.3利用贫困地区优势发展产业,为贫困地区增加收入
        对于一部分贫困地区来说,这些地区会具备自然景观、传统文化等多种类型的优势内容,这些优势条件可以发展成为相关地区的旅游项目,推进经济开发。驻村扶贫工作队需要做到捕捉贫困地区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将其优势发展为特色产业。这不仅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收入,同时也能提高当地居民创造财富的能力,引导他们优化地区资源配置。


        2.驻村扶贫工作队现况
        2.1扶贫工作队定位不准确
        驻村扶贫工作队有自身最基本的职能,但是就目前的扶贫工作队的状况来看,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工作队没有明确工作定位,在扶贫工作中存在迷茫及误区,在与村委会的结合中,没有妥善安排好分工项目,出现工作比例分配不均的情况,两者之间没有形成和谐的配合力量。
        2.2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扶贫工作中,虽然上级政府下发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与帮助,但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会因为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而导致扶贫工作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在工作态度上存在疲惫、懈怠的消极情绪。在扶贫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上级政府“紧”,而执行“松”的情况,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2.3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方法缺乏管理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组成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他们的文化层次及思想观念都处于不同的水平,在各自擅长的内容也有较大差异。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得精准扶贫难以开展,扶贫方法缺乏统一性的管理,缺乏科学性。
        3.驻村扶贫工作队改善路径
        3.1加强队伍管理力度
        消除贫困始终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均把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其需要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掌握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贫施策。【1】抓落实必须常怀空杯心态,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驻村伊始,最大的压力是群众不信任你。而这种不信任源于自身的短板不足,要补好短板,学习至关重要。【2】对于扶贫工作队来说,首先应该做到认识清楚自身的职能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上级政府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来提高扶贫工作队成员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培训中帮助其掌握明确的职能定位。政府应当做好宏观调控,重视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监管,严格纪律制度,加强对扶贫工作反馈环节的重视程度,在工作监督中端正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态度。
        3.2在协调中完善扶贫工作方法
        驻村帮扶是通过帮扶单位选派扶贫干部进驻贫困村, 动员与整合各方扶贫资源, 帮助贫困对象解决贫困问题, 并协助贫困村实现脱贫发展的重要方式。【3】 精准扶贫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造着乡村治理格局并带来诸多挑战。【4】由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掌握的知识与擅长领域不尽相同,这虽然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但是也成为扶贫工作队的优势条件,能够发挥队员的特长,结合自身拥有的知识,实现扶贫工作方法的创新。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中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实现思想上的碰撞。扶贫工作的目的是带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工作是为了人民。因此,扶贫工作方法也要多多采取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顺应民意及实际所需推进扶贫工作。
        4.小结:
        驻村工作组要按照“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把握村情民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规划,解决实际问题。【5】
        参考文献:
        【1】童春阳; 周扬.中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成效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20,05:01
        【2】冯勋.抓落实是驻村扶贫工作的关键    市人社局驻紫阳县蒿坪镇王家河村第一书记[J].安康日报,2020,04:01.
        【3】王维; 向德平.从“嵌入”到“融入”: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01.
        【4】黄政.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治理的挑战与发展路径[J].现代管理科学,2019,12:01.
        【5】金成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天祝县茶岗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