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房屋质量安全鉴定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300060
摘要:现浇混凝土是指在结构构件设计位置处浇灌入模、成型、密实和硬化的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适当加快施工进度。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赶工期抓质量成为建筑公司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现浇混凝土因其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但同时其质量问题也被各方关注。现浇混凝土的施工程序基本都在现场完成,其裂缝的控制很难做到,而裂缝的数量以及深度对于结构构件的寿命,包括稳定性、安全性、极限荷载能力等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结构质量通病之一,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会导致建筑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必要做好现浇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基于此,本文则针对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展开讨论。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现浇混凝土裂缝成因
1.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的因素
随着建筑业的规模日趋扩大,施工中的商品混凝土使用已经很普遍,但基于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混凝土的质量发生诸多问题,一些商品混凝土的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细度模数低、含泥量很高的中细砂,掺加大量粉煤灰,采用价位极低的混凝土外加剂等。由此可见,该问题的形成就是因为承包商对混凝土片面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完全忽视材料的品质,造成混凝土的裂缝变多。
1.2温度和湿度的因素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形成大量水化热,导致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从而引起表面的拉应力。另外,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拉应力也会因为约束力而产生。当外部的温度变化比较剧烈的时候,混凝土会因为很大的内外温差而产生温度应力。正因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这些拉应力,就出现了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后,内部的湿度几乎没太大的变化,但混凝土因为养护不及时其表面的湿度会发生很大变化,基于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就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因为干缩变形而产生裂缝。
1.3设计不当导致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房屋的设计不合理,房屋的设计不当会引发很多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即使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导致楼板出现裂缝。在设计过程中,可能由于受力计算、结构计算或者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而导致楼板偏薄,或者板的配筋数量较少,或是对楼盖荷载考虑不全,比如将装修荷载值赋值过小时导致的实际承载力不足,这些原因产生的板裂缝往往带来极大的致命伤害,将不可避免地危及结构的安全,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
2.1材料性能改善
对于商品混凝土,必须严格要求厂商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的外加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180kg/m3),不允许对商品混凝土随意加水,严格控制掺合料的用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掺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20%。同时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以保证混凝土成品的质量。
2.2设计优化
提高设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严格遵照规范设计,加强图纸复审制度。
(1)不要单纯为降低工程造价,选用厚度较薄的楼板。为防止因铺设管线而产生裂缝,降低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宜采用厚度低于100mm的楼板。
(2)设计人员要改变过去只对混凝土强度等级提出要求的做法,为减少混凝土收缩,对外加剂掺量、水泥用量等也应提出要求,以便提醒混凝土供应商、施工方高度重视。
(3)在增强楼板周边约束的同时,要注意构造钢筋的加强,防止因约束应力的加大而导致裂缝的开展和过大。可在楼板外边角上下层设置放射状的钢筋,钢筋长度应超过楼板边长度,这样可有效防止楼板边角产生超出规定宽度的“斜裂缝”。
2.3严控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上,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合理化、规范化施工过程。按设计要求与有关规定优选钢筋并放置正确,楼板浇筑厚度要达标,浇注支撑模板强度、稳定性要得到保证,切忌过早拆除浇筑模板,减少踩踏钢筋保护层。另外,要加强浇筑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保养尤其是处于初凝期时。混凝土养护时防治混凝土失水,冻结。完成混凝土楼板浇筑后,不能过早上人,要考虑活荷载的作用,等到满足强度要求后上层再进行施工。依照有关要求与规范在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拆模,尤其是跨度大或悬挑混凝土楼板,在混凝土充分凝结后进行拆模,只有这样严控施工工艺才能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
2.4裂缝控制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裂缝控制技术,才能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首先,详细勘察施工地的地形条件,分析地形和钢筋之间的作用关系;其次,检验钢筋的抗腐蚀性,控制腐蚀材料的应用;最后,分析荷载作用力是否会对建筑结构造成持续性的影响。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荷载裂缝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处理。第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详细规划结构部件的分布,合理控制荷载拉伸力,避免其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从而使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第二,尽可能的控制荷载作用力,尤其要加强边缘荷载作用力的控制,使其小于混凝土轴心最大承载力;第三,如果施工需要设置裂缝,则需要限制荷载裂缝的宽度,避免裂缝造成过大的影响。
2.4.1填补法
在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较窄的裂缝问题,且常规的工艺技术无法处理时,可以采用填补法进行处理。采用薄膜材料,将其与混凝土表面裂缝紧贴在一起,以此来保护裂缝。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清洁,然后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湿度,使其保持表面干燥的状态。可以使用树脂等材料来填补混凝土裂缝,裂缝填补之后在混凝土表面铺上薄膜即可。
2.4.2注入法
如果混凝土裂缝的深度较大,但宽度较小,可以采用注入法进行修补。该方法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利用修复材料的特性,可以有效的修补裂缝。环氧树脂是比较常用的修复材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电动泵将其注入到裂缝之中,然后进行相应的防护处理。该处理方法并不会影响混凝土整体的承载能力,但具有一定的填补效果。
2.4.3填充法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宽度较大的裂缝,则需要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必要时需要对裂缝区域进行填充。在填充的过程中,需要先进行裂缝周围的修整处理,确保填充物可以顺利到达指定位置。通常,可以将裂缝表面凿成V形,并采用相应的填充材料进行填充,常用的材料有树脂和砂浆,此类材料可以增加结构部件的坚实度,能够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废弃材料的清理工作,并涂抹黏合剂。在填充物硬化完成后,使用砂轮进行表面打滑。该技术方法的应用环节虽然比较复杂,但处理效果十分明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裂缝处理工艺。
结语
现浇混凝土裂缝是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一旦楼板出现裂缝,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理,才能有效地解决楼板开裂问题,从而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稳定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石聿品.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原因及技术控制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8(2):178-179.
[2]王腾.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7(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