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插上思维创新的翅膀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周仕清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白和交融。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善于终身学习和发展必不可缺的技能需求。在新课改情境下,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在语文

周仕清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444324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白和交融。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善于终身学习和发展必不可缺的技能需求。在新课改情境下,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18-02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做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更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会如何进行更好地阅读,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以及如何课堂有限时间达到精读的效果,如何在阅读中积极思考问题,体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虽然说学生阅读需要依靠学生自己,但是还是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去提升自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只有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参与以及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精练技能,唤起学生语文阅读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具有多方面的施教基本技能,包括导入新课、讲解分析、课堂提问和课尾收束等技能。教师能在课堂中熟练的操作这些技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教师施教能力。
        新课的导入需具有针对性、简洁性和新颖性。导语是导入新课的“开讲语”,它是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伊始有目的且有计划设计的“课引子”。教师可以以讲、读、议、练或看导入向学生导之以情、趣、知、智和能。在对文章进行讲解分析时,教师可通过巧设悬念法、故事引趣法、温故知新法、情景渲染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抓住问题的关键,透彻而深刻地剖析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若能灵活的运用课堂提问技能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所以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思考性、连贯性和灵变性。在正式提问前,教师应吸引学生注意,暗示学生,并用清晰准确的言语提出问题,当学生不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用重问、变问或提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需重复学生答案,师生共评,对其表扬优点,完善不足。俗语便言“凤头豹尾”,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导入要做“凤头”,收束自然要“豹尾”。在做课尾收束时,教师应做到“五及时”,即及时整理,系统归纳;及时提示、把握重点;及时回顾,强化记忆;及时训练,促进迁移;及时检查,加强反馈。使课文收束水到渠成且自然妥帖,结构完整且首尾照应。
        二、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文章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空白”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学习好《孔乙己》中“中秋过后……”这一小节,可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有关描写,发挥想象,简要描述孔乙己是如何用手走来。又如《最后一课》,写到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景时是这样结束的:“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教师教学至此,可做短暂的“静潮处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去体会他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此外,还可以对古典语句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描绘的意境作再造想象,使之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咀嚼品味,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亮点进行创新思考
        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


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学发疯的描写,僧提辖拳打镇关西冷对于“三拳”的描写,《背影》中对父亲瞩珊穿过铁道去买橘于时的背影的描写等等。这些精彩之处,我们应该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而有些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
        如“我的故园是浙东南的鱼米之乡。 50 年代初,解放了的家乡天地明媚”(《我的长生果》)。对这两句话,学生读后并无疑处,这说明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品味意识。教师若启发学生,有一词形象鲜明,别具韵味,结果会是无功而返。换言之,第二句话一般怎么说呢?学生会马上注意到“无地明媚”。
        此处往往用“欢天喜地”等词语,“天地明媚”给人无限想象力,充满了新鲜味,与解放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形成强烈对比,韵味无穷,别具一格。这一处点拨无疑是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人们常说:显见之美,没有错过,只不过见得细心;内隐之美,如能发掘,则是创造。确实,善于发现是创造的前奏。能从平淡中见奇崛,于细微之处悟精神,不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灵光闪现。
        四、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管教材中的文章不乏典范性,但白壁微瑕也常有所见。如《听潮》中写道:“彦,这里会塌了!”“会”是指“可能、将要”,而“了”表示已经这样,一句话中用词前后矛盾,应将“了”改为“的”才使句子意思前后连贯。对学生来说,只要认真阅读,这些“微假”一般还是能发现的。但受习惯思维影响,学生唯书是从。为此,教师要认真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的”,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这些都可以说是创新的必备品质。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笔者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笔者班骆吉祥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得不恰当,笔者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笔者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笔者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五、尊重个性,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独创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个千篇一律的统一答案。所以,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阅读实践,有机会展现自我,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弘扬其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潜能,实现其自我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还可以进一步辅助学生进行更好地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这些阅读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生能够有不同的见解进行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提高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能够发现阅读的乐趣,找到阅读的方法,从而不断提升阅读水平,提升语文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阮进勇.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1期.
【2】王红意.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期.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7):79-81.
【4】曾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2(23):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