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7期   作者:楼薇薇
[导读]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班主任不再仅仅局限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人道德素质的建立健全。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自身没有一个基本的行为道德准则,那么学生很难真正的称之为一个健全的“人”。由此,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更是初中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结合实际教育经验以及实际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路,希望能够给予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个教学上的新思路。
        关键字: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实效性  
        初中生处于人生中的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刚刚建立一个基本的雏形,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只会让学生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生升入中学的这个阶段中,课业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从小学阶段由教师带领的教学活动也逐渐变成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活动,与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叛逆期随之而来。所以班主任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风貌和道德风气变得十分重要。
        一、初中班主任实效性面临的现状分析
        (一)德育教育水平不一   不具有针对性
        目前虽然多数学校针对于初中生开设了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教师并没有科学得理论进行辅导,所以会导致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所受到的德育教育内容十分的有限。又因为教师对教材理论的理解深浅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并且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学生在学校日常的学习生活活动进而产生的心理变化,都没有及时的跟踪和观察,所以导致学生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实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德育教育方式单一   不具有及时性
        初中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时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于说教的方式上,学生并不能深刻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所以不会有质的进步。然而德育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式教育,只会让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停留在脑海中而不能落实到实际中。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上。
        (三)德育教育过于片面   不具有沟通性
         从根本上来说,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工作,从客观角度来看,德育工作还需要学生家长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因为平时家长的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并不全面,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该多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并且学生一旦发生德育、心理问题时,家长与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沟通,只会导致家长和班主任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且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学生很容易受到网上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所以班主任也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关注学生的喜好与习惯。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
        (一)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培训
         鉴于每个学校班主任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校应该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否缺乏一定的行为指导。由此,将德育教育融入进日常的教育工作开展中十分的有必要,使学生的的德育教育工作形成一个常态、稳固、及时的教育环境。除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德育教育素材,能够切实的提高实效性策略的研究方法。所以,学校应该及时的组织班主任进行关于德育工作的交流和学习,让班主任能从其他老师的德育教育中汲取经验,并且还能让班主任在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分享心得,共同进步。


        例如:我在进行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就会依照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德育交流会进行学习,并且还会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所在的学校还会带领班主任团队参观德育工作比较健全的示范性学校。在整个过程中,我根据自己参观的心得体会,向学校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比如,学校可以根据每一位班主任班级德育教学情况,定期的展示德育教育成果,进而形成一个简单的评比系统。通过学校与班主任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地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并且班主任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的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德育的建立健全。
        (二)营造健康德育氛围,建立完整教育体系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一个和谐、健康的班级风气,进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德育教育发展。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制定德育教育策略,营造一个健康的德育氛围。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并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一件事情,而是能够影响到自身行为的。
        例如:我在进行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就会让学生建立一个简单德育制度,与此同时,我还会建立一个奖惩规则。并且积极的实施策略。我会让学生在班级内轮流的当“德育值班员”,如果在班级同学们之间遇到打闹,逃避值日,说脏活等一系列不文明的行为,“德育值班员”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人的行为进行记录,从而实现让学生自主进行管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会让学生根据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的督促学生严于律己、让学生能够遵守班级里的规章制度。除此之外,我还会带领学生积极的参加各项活动,比如,去敬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从学生自己家里找出一些不用的书籍捐献给孤儿院的小朋友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念,进而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处于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耐心的引导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可教师的工作,真正的打动学生,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打下基础。
        (三)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学生的发展情况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德育工作建设的同时,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实际的家庭情况,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并且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攀比心理以及争强好胜的心理的影响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学工作开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切实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
        例如:我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就会与家长之间形成一个定期的回访过程,并且与家长在进行沟通的同时,并不仅仅关注到学生的成绩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与家长针对学生心理进行沟通。比如,我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就会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学生在家庭作业完成过程中是否高效”、“学生最近有没有比较反常的喜好”、“学生是否和家长诉说过自己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学生是否和家长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等,在和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我还会将自己与家长沟通的问题进行记录,并且在班级中,我也会询问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是否与家长所说的内容属实。进而决定如何制定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初中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的信任班主任,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学生拉近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只有班主任与学生站在一个平等和谐的角度进行沟通,才能让班主任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成长。并且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宜太过严肃,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是在平时多鼓励与夸奖,真实的评估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卜丽梅.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
        [2]徐文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江西教育,20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