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这句话浅而易懂,从中不难知道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动手操作能让他们有效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上,有效探究知识本质,并进行自主迁移。所以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关键词:学会策略 自主迁移 提高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能让他们有效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上。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动手操作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有很多,但是对于知识本质的理解确是少之又少。经常有学生会出现公式或者进率记不住又或者是混淆的情况,这源于学生对于知识本质的不理解,只是浮于表面。如何让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动手操作恰好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动手去做,通过摸、摆、拼、剪等具体行动感知物体表象,学习知识本质,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体验性学习,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探究出知识的本质,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下面的教学片断中,可以具体的展现出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面积单位之间进率”这一课时,老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教学片断:
师:我们知道,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愿意猜一猜吗?
生:100
师: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
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请借助手中的学具,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暴露资源:
算: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还可以这样算,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2)铺 :可能摆了几行(生表述完整)
如果铺满,中间可以铺100个1平方厘米;只铺长和宽 :跟前面同学一样
只铺1行 10×10 ,利用正方形的特征;
数格子:1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有100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就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通过创设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1平方分米为什么等于100平方厘米。以后学生在运用这个进率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出现这个画面,不会出现进率之间混淆的问题。这一教学环节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
动手操作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自主迁移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知识的迁移策略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因为在教材当中,大部分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新知识结构与旧知识结构建立联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建立在旧知识的扎实功底之上的。下面的教学片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教学片断:
师: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请你借助手中的学具试一试。
暴露资源:
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旋转,然后运用拼摆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png)
然后进行观察发现:
.png)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底+下底长度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经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个梯形的面积,底是梯形上底+下底的长度,高就是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的和×高除以2。
学生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它们均是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探究面积公式。
所以在探究梯形面积的时候,学生也想到了运用前面知识的迁移,借助转化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数学的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课堂上要真正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