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查小学数学字词题是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选择题和计算题与其他学科的填空题等最大的区别是逻辑性强,需要学生理解题目,灵活解题,很多题目都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学习能力。由于单词题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应区别对待,帮助学生克服单词题,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的单词题一直是考察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全面。这种题型将长期出现在今后的考题中,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探讨价值。目前的应用题体系风格大致相似,新课程标准下的应用题型改革正在进行中。下面将对应用题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紧贴生活,创新题目
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是教会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关键是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小学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数学关系和运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会创新题目,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过去的社会背景下,农村人口居多,鸡兔同笼特别常见,这道题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思维方式反而新颖,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会联想到数学问题。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所接触到的东西可能与教师所教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紧贴学生的生活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也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基于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认真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也可以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与他们学习能力相符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以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启发学生思考“在现实中如何用数学解决这样的问题”,若是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可以用学生常见的事件或者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进行类比以达到促进学生思考的目的。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避免出现学生逻辑不清晰的情况。如果学生每次都能明白逻辑关系,那么在长久的学习中,他们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学会抓住问题的核心去解答应用题。
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问题应当关注以下问题:首先是知识点。在实际情境中,同一事件可能会涉及多个数学关系,所涉及的知识点、计算方法和算法也较多,那么教师便需要让学生发现习题存在的逻辑性。其次,计算方法中要有两种以上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避免考试中有不同要求时,学生就不会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情况出现。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各题之间设置提督,保证每道题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难度变化,同时也确保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种设置不仅可以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成就感和解题的信心,进而帮助他们提高探索欲望。
三、教师多列举例子,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
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两点:一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计算操作知识;二是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
对于应用题的描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且应用题中包含的数学知识点的组合也是多样化的,教师不可能预测到所有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教给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数学是细小知识之间的关系,在讲完关于几个相似的题目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解完这些题目之后,可以掌握更多的学习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提出解题思路后为其不断完善,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积累,
另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事件所涉及的数学关系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寻找,去计算。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以知识点和方法为核心,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之后,即使问题再变他们也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表象把握本质。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自主探索模式是新时代、新课标下教学策略的要求。也是教会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前进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去重视、去实践、去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才能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卫成.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 2016(04)
[2]李全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