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李文文
[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电力能源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电力能源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配电线路进行良好的应用就变得很有必要,根据以往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地区的线损率是非常高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阻碍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线损管理;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
一、概述
        1.1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将计算机、电能计量、电力营销、数字通信等方面的技术整合起来,通过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系统中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并对这些信息展开全面分析。对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予以分析可知,其运行的通信载体主要有两个,即专用通信网络、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另外,可利用数个计量点来完成测量工作,这样可以使得所获数据更为精准。
        1.2线路管理中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意义所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现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人们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电力网络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也对线损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既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线损带来的能源损失。总所周知,因线路出现的电损耗不仅会降低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还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线损管理工作大力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线路损耗的出现率,对于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电力计量工作开展中也存在计量不精确的问题,计量错误率较高等问题。我们作为电力线损和电力计量工作人员都知道,电网线路的损坏分为两大类,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技术线损主要是由于线路以及线路上电力设备自身特点造成的,而管理线损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自身工作水平、工作方法、实践操作等因素造成的。传统的电力计量方法不仅会造成计量数据错误,而且还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而采用自动化电力计量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其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有效的减少了的电力能源的损失,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线路工作中出现问题后,通过自动化计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准问题所在,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二、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线损计算出现误差
        在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对线损工作进行管理:一是同步搜集有关的电表数据;二是分析计算线损的相关情况和数据;三是找出导致线损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展开相关的解决措施,防止再出现线损的现象。但是因为目前电力企业所采取的线损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和传统,容易出现在开展线损计算任务的过程中被其他的一些因素所困扰,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数据不具备同步性、精确性和完整性,进而还是没有办法克服线损的问题。
        2.2缺乏科学合理的减损方案
        因为线损计算出来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造成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有效取得出现线损的具体位置,从而没有办法及时对线损的原因展开分析和探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延误有关工作人员制定降损计划的进度,从而导致减损方案不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进而造成降损管理工作的具体成果不明显,电力企业的线损问题变得愈发严峻却难以获得有效的解决,严重阻碍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
        2.3造成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的主要原因
        (1)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线路损失消耗
        电力系统的输配电传输采用的是三相传输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三相负荷无法保持平衡的状态,如果平衡度大于20%,那么配电传输的中线就会发生电流急剧增长的情况,从而造成线路损失消耗增多。
        (2)计量设施存在的问题
        计量设施也会导致线路的损失消耗增多。

一是计量设施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在计量的过程中无法精确地进行计量,从而导致电量损失;二是选择的计量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高供应低电量的问题,会严重增加线路中的损失和消耗。此外,一旦所选择的回路装置不合理,也同样会增加电能的损失和消耗。
        (3)变压器的容量不够
        在线路中应该采用和线路具体运行情况相适应的输配电变压器,如果变压器的容量太小会导致其出现超负荷的运行状况,从而增加变压器的损失和消耗,如果变压器的容量太大会导致其出现轻载或是空载的问题,从而使系统中电能的损失和消耗增加。
三、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3.1创建线损模型
        对线损模型进行应用时可以实现对户外关系、变电站和计量点的分析,利用相关流程制定线损模型。监控若发现系统内存在异常情况,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线损管理和模型能够保障相关计算流程,所以,供电单位需要构建质量较好的模型,若数据发生变化可以及时对线损状况进行把握,这种计算方式能够使得线损率的精确度提高,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3.2自动统计线损
        在线损管理中,科学的自动计量设计可以实现自动线损统计。在自动统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四分量线损对线损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引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不同电压水平下的损耗进行统计分析。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周期,可以根据周期对每个电压电平进行线损统计。由于线路多,长度难以计算,如果可以确定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那么统计效果将是有限的。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分担管理人员的一部分工作。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还可以及时跟踪处理。
        3.3针对系统实施监测
        对于电能计量自动化来说,监控系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功能。在线损管理中使用监控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线损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此外,多维监控和分析可以首先发现隐藏的安全问题。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监测监控节点的电流和电压,收集数据信息,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给终端设备。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分析和处理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不仅如此,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监测系统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动化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在电力运行系统和电力营销系统的充分融合下,把运行数据信息传输到营销系统内,记住计算机帮助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为工作人员人工操作失误所带来的损失,不仅可以减少线路损耗,还能确保工作整体水平。
        3.4在防窃电中的应用
        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使得防窃电功能得以实现。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如果工作人员的监管不到位,就会导致偷电事件的发生,这样无疑会增加反窃电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并且给供电企业带来严重损失,也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实现了对数据信息的监管。在用电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预警装置便会发出信号,从而避免了偷电情况的发生。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电能的损失,对于反窃电工作行之有效,保证了线损管理的质量。
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发展的的过程中,其实际的线路损坏率还是非常高的,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对其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用电质量的提高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对其计量自动化技术进行系统的应用,针对具体的发展实际应用相应的技术,从而在提升电力企业线损管理水平的同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高彬.计量自动化在县级供电公司配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8(05):11.
        [2]陈智容.线损“四分”管理中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8(17):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