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江口供电局 贵州铜仁 554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客户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对电网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决定着城市的最大供电能力。智能配电网支持终端用户与电力系统进行双向交流,具备较高的自愈能力。研究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和自愈控制技术,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自愈控制
引言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成为目前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较早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建立电网自愈控制的体系架构,针对不同的运行状态分别提出不同的自愈控制目标。特别是在故障情况下,面向不同的配电自动化实施水平给出了相应的故障处理建议。更进一步地,在智能电网环境下考虑DG与储能对电网转供能力的影响。自愈控制理论研究包括智能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网络重构及优化方法是研究的重点。
1智能配电网的概述
智能配电网采用自动化作为技术基础,与先进的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相结合,在电网技术架构、通信网络技术以及各种可视化软件的支持下,针对各种能源及发电单元接入电网中一同运行,引导和职称不同发电用户参与到与电网的互动中来,从而实现对配网的检测与优化,最终对配电网的良好运行环境进行保证,更好的为用户提供电力服务。智能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主站和子站系统、配电终端以及通信终端几部分,利用自动化故那里、自动化配网技术以及电力定制技术等对配电网中的各个环节、模块等实现智能化输电管理,同时还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配网系统中每个模块和环节的运行进行优化,保证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萌购迅速的修复,从而对电能运输的可靠性进行保证,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2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现状分析
配电系统是处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最末端,是保障用户用电稳定安全的重要屏障,配电网的最主要部分就是供电可靠性的表现,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目前配电网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和输电设备的建设,这就严重制约了配电的效率和供电的安全稳定性。那么,目前用户大部分的停电都是由于配电系统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电量有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输电网中,在输电中流失是一种最大的损失。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配电网的分布式连接情况是主要的研究问题,那么开展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方式分析
在电力系统的任何配电网中,站在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都可以顺利找到一种良好的运行方式,在配电网运行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针对配电网的电压情况、负荷平衡情况等进行了解,所以科学研究证明,针对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应该和配电网调度优化以及供电三方面相结合,从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目标得到实现,这样就可以使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4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研究
4.1智能微网技术的研究
智能微网不管是在电网正常运行时,还是在电网发生异常时,都高度支持配电网实现自愈,是实施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重要手段,具备以下优点:①真正实现自治;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③提供高可靠性电能;④更有效利用分布式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⑤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⑥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
智能微网与智能配电网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结构上,智能微网与智能配电网都包含配电和用电环节;②从技术上,智能微网与智能配电网都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③从需求上,智能微网与智能配电网都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④从效益上,智能微网与智能配电网都是以经济效益、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发展智能化的驱动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智能化的微网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帮助推动配电网智能化的实现,因此,智能微网将是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
4.2广域测控技术的研究
对于一些分布式的广域配电网络,需要对同步信息保护进行建立,对电网元件保护、校正控制预防等进行协调,从而紧急恢复供电,它是一种具有多道安全防线的电网自愈控制体系。广域配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的建立是配电网自愈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可以对全局与局部、集中与分散的功能协调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最终使分布保护控制和广域控制之间的协调性得到有效的实现。
4.3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的研究
这种技术发展的目的是为自愈电网提供强大的数学支撑,形成强大的软件平台,在复杂的电网环境下为决策者提供重要支持,它主要包括自愈控制、风险评估等高级软件系统,主要对网络重构、故障定位及恢复供电、电压与无功控制、拓扑结构有变化发生时继保再整定等功能进行支持。
4.4需求侧管理技术的研究
需求侧管理是指在行政或诱导措施下,通过提高终端用户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引导用户长期或短期改变用电模式,进而达到节约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和保证电网安全性的用电管理活动。需求侧管理的两个基本目标是:第一,通过推行高效设备改造或节能建筑减少总能源的使用;第二,通过改变用电方式进行负荷削峰填谷。需求侧是智能配电网建设的重点环节,而需求侧管理对于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无论配电网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优化控制,还是在非正常运行方式下的预防校正控制、紧急恢复控制、检修维护控制等,需求侧管理都是在考虑和支持用户参与电网互动、支持实现配电网自愈的最关键技术,是配电网自愈控制采取的重要手段。智能配电网和需求侧管理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5结语
总之,在研究智能电网的构建基础过程中,智能配电网的综合技术就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研究,智能配电网系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逐年增加。对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和自愈控制的研究,不仅可以实现配电网的最高运行效率,提高电力行业的市场经济效益,还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胡雯,孙云莲,王定美.基于运行状态评估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案研究[J].陕西电力,2013,(6):35-38.
[2]董旭柱,黄邵远,陈柔伊,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17-21.
[3]秦红霞,谭志海,葛亮,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2):134-139.
[4]张巍,孙云莲,胡雯.智能配电网自愈相关技术及其框架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4).
[5]胡雯,孙云莲,王定美.基于运行状态评估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案研究[J].陕西电力,2013,(6).
[6]肖峻,贺琪博,苏步芸.基于安全域的智能配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9):52-60.
[7]秦红霞,谭志海,葛亮,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2):1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