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下的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分析 张淑婷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淑婷 管荣峰
[导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各种数据的交流越来越多,对配网的需求及使用也日益增加。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武城县供电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3300)
        摘要: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各种数据的交流越来越多,对配网的需求及使用也日益增加。在使用过程中,配网不免发生破损,因此需要对配网的同期线损进行实时检测。但我国目前传统抄表难以实时的检测,就导致线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发现。因此本文主要对配网线损的实时检测工具进行研究,通过各种数据的融合、协作提升对线损的检测与管理。
        关键词:大数据;同期线损;配网
        同期线损是指线损计算中供售电量使用同一时刻电量的计算方法。受传统抄表限制,供售电量不能同步发行,导致线损率月度间剧烈波动,掩盖了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其在供电企业管理中本应发挥的监控、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线损专业管理部门之外的监测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研发应用配网线损在线监测工具,依托多系统数据资源融合和专业协同,实现配网分区、分压、分元件、分台区同期线损自动计算、常态监测分析和线损异动协同处理,显著提升线损监测效率与线损管理水平。
        1开展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分析的背景
        1.1基于大数据下的配网线损同期监测模型
        现在对配电的检测通常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中已包含自定义的线损单元监测模型,可以对已包含台区和配网的日线损或月线损进行实时的检测与统计。但实际使用时,还难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仍有缺陷存在。首先该系统对档案的基础信息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其有很高的准确性。此外该采集系统不支持各个线路的横向比较,也不能对每个台区的线损进行横向的比对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10kV配网及同期线损的监测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出了10kV配网线损同期监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各个系统、各个线路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对供售电量营销及用采系统线路实时的获取,并对获得的计量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实现对配网以及台区线损的深度监测。目前,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对10kV配网进行同期检测的各项技术、条件以及各类业务的系统数据都已经准备充分。各类业务数据虽然具备了一定准确性,但对各类系统数据的融合以及对大数据的分析仍是缺乏的。
        1.2配网同期线损监测模型对综合管控的作用
        在配网同期线损监测模型中,不仅仅包含了采系统改造终端、终端信息投运、双月零点采集成功率以及双月零点采集表码等指标,还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跨系统的比对融合,可以在营销系统中,通过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信息及用电量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分析对比可以及时并修正客户信息中的错误与遗漏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模型中存储的设备前后2个月的运行指标,来对施工现场的进度以及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跟踪。
        1.3配网同期线损监测模型在深化客户方面的作用
        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分析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在探察客户私自窃电或者对现场一些装置的故障排查中,以及对一些高损台区的降损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采用的用采系统可以实时的对系统中客户的表码进行查询,从而可以实时对客户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但这个用采系统是独立的,数据环境也是独立的,因此难以支撑后继的分析。而且在分析中,如果系统的档案有错误,就会导致整个分析出现错误,在甄别能力与精准定位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改良。而配网同期线损监测模型,可以通过跨专业与系统来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对比,从而弥补用采系统的不足。因此,配网同期线损监测模型可以检测客户的信息并分析客户各项数据,从而为客户提供更详细而全面的信息数据。
        2开展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分析的具体做法
        2.1配网线损在线监测轻量级工具
        在上述模型上,研制出了一款不会被供售影响的轻量级在线监测配网线损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用采系统与SG186营销系统中的数据与资产,还加入了用采系统中从上月“1”日至到下月“1”日间的表码数据,营销系统中有关对10kV配网的客户档案,还有它们每个月使用的用电量信息。该模型可以自动对10kV配网中的各个线路分区、分压、分元件、分台区中的线损进行计算统计。

并且可以对高压线异常损坏的规则进行设置,通过这个设定,就可以实现对千伏配网中的异常进行自动检测,筛选并统计出异常信息。此外,该检测工具还有以下的特点:(1)开发出了“同期近似数据候补统计”功能。该功能可以在实现同步采集电量时,也能自动对采集失败的电量数据进行筛选。此外,该功能还可以对一个特定时间点处的数据进行统计,如SG186营销系统内发行的变电站、每个台区客户的档案以及用电量等信息进行筛选统计,从而计算同期线损的“同期率”,还原线损的真实指标。(2)除了上述功能外,还添加了“电量计算关联计量装置换表工单”功能。该功能在更换计量表时,能够自动对营销系统内相关信息进行查找,并进行更换,从而在大数据下自动的把旧表中电量在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分析进行累加,从而避免因为更换表计而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3)此外该系统还调整了对线损计算有影响的一些因素设置。针对大数据下城市中发生高线损与负线损的情况,以及对会同时出现上下网的小水电分布式电源等因素进行了设置,避免对线损计算产生影响。
        2.2疑似问题闭环处理机制
        在前面已经说过,该系统有实时检测并自动筛选异常问题的能力,当系统筛选到异动数据时,会对该异动做出评价评级。并对该异动进行深入的检测分析,确定是因为哪些线路、哪些台区造成的,实现及时定位问题。对于这种疑似问题的建立了一个闭环处理机制,该机制有四层联动,分别从省、市、县、再到供电所。这个闭环机制加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横向协同,可以针对检测时发现的各种异动问题进行处理,如用电采集时发生异常,基础档案错误,偷窃用电等多种问题,若出现上述异动,系统就发送异动核查工单,发送给相关单位,督促他们及时查找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进行处理,预防再次发生。此外,还可以对这些异动中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开展现场调研、核查,查找出线损异常发生的原因。并对各个业务部门的同期线损工作进行协调,对各项工作的整改、落实进行核查与评价,从细小的方面一步步的促进对线损管理。
        3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分析的实施效果
        3.1配网关系间的贯通
        在配网中,会有很多线路是重复的或者挂接的,针对这种线路的检测分析,还有对一些基础档案中一些错的分析检测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多对其进行核查审理,从而避免有配网关系错乱导致的问题。此外,还要协同营销、运检部门对客户的档案及线路核查清理,使配网关系在不同专业之间可以融汇贯通。
        3.2提升配网线损精益规范管理水平
        在采用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后,利用其实时检测与自动筛选功能,筛选出移动后向有关单位发送异动核查工作表,使各个部门尤其是营销、运检部门之间的合作,并对经典异动原因进行分析,勘察,并进行总结,预防下次同类问题的出现。
        3.3关联监测采集终端数据的效果
        采用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分析模型对配网进行检测,通过每个月的检测,并对每个线路、台区以及总表的采集覆盖率与成功率进行计算,快速查找出采集指标发生波动异常的原因,并找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理。统计结果表明,线路关口、台区总表、专变总表的采集覆盖率分别提高了1.02%,5.56%与8.95%,线路关口、公变台区总表、专变总表采集成功率分别提高0.96%、4.27%、1.65%。
        4结语
        在采用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后,利用其实时检测与自动筛选功能,筛选出移动后向有关单位发送异动核查工作单,使各个部门尤其是营销、运检部门之间的合作,并对经典异动原因进行分析、勘察,并进行总结,预防下次同类问题的出现。同时,通过对终端数据的关联检测推进采集,有效提升了该模型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营配调贯通的线损实用化分析及其应用探讨[J].李莉.低碳世界.2016(33)
        [2]电力营销信息化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刘林嘉.建材与装饰.2017(21)
        [3]线损计算分析在降低线损中的作用[J].冯彩英.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