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浅述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杜代安
[导读] 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土木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

         摘要: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土木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果其出现裂缝的话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大幅度降低,进而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甚至出现渗漏之类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由于我国人民需求的增长,对于土木建设越来越频繁,而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对社会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质量因素除了人为原因外,材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而混凝土的运用则是建筑材料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施工技术问题也需要通过相应的处理,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运用进行技术分析,并在施工中发现混凝土裂缝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意见。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提供有效依据,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行业自身价值。
         1导致土木项目建设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的原因
         1.1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水、碎石子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在一起,并且采用先进的搅拌仪器进行充分的搅拌,部分施工单位聘请施工人员的门槛较低,且未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混凝土搅拌工作人员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向搅拌仪器添加水泥、砂子、水、碎石子等原材料,由于原材料配比错误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容易诱发裂缝等问题。
         1.2设计不合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首先受到设计方案的影响,由于设计方案做出了错误指导,进而也就必然很可能导致后续混凝土施工处理存在偏差问题,最终出现裂缝。这种设计方案的隐患同样也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因为前期勘察测量不准确,在一些关键数据方面存在偏差,进而也就会致使混凝土构件的尺寸规定不合理,按照这一数据进行施工建设,也就会出现不良作用,进而出现裂缝。
         1.3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的重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固化不到位,并且有很大原因是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温度由于混凝土的温度而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均匀的干燥和潮湿很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收缩和变形,最终出现混凝土裂缝。
         2控制策略
         2.1制定科学的原材料配比
         建筑单位依据行业市场环境,结合对单位内部各项具体情况的了解,合理制定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将原材料采购、混凝土浇筑工艺、设备操作标准、员工规范标准等内容包含在施工管理制度当中,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能够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设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从而确保自身制定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各个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深入研究采购人员购买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质量,依据土木工程建设设计方案,进行多次各项原材料配比实验,直到混凝土成品符合土木工程建设实际需求,从而制定科学的混凝土各项原材料配比,并且将各项原材料配比信息传递给施工工作人员,施工工作人员依据原材料配比方案,向搅拌仪器中添加相应的混凝土原材料,依据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判断原材料搅拌状态,从而确保混凝土浆液的质量。
         2.2适应环境因素
         对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各个外界不良环境影响因素,在未来施工操作中需要体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结合不同环节影响机制,采取较为合理的策略予以防治,力求将这些不良威胁降到最低。比如在恶劣天气状况下需要积极做好浇筑区域的防护,甚至需要暂停混凝土浇筑处理,杜绝降雨等因素带来的不良干扰。针对环境温度变化进行积极应对,比如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建设,则需要切实做好保温处理,避免混凝土材料温度过低产生较多的裂缝隐患。


         2.3科学采取混凝土温控措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优先考虑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及添加高效缓凝减水剂,减少胶凝材料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影响;需按当时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浇筑时间,炎热夏季应避免中午的高温时间,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并可采用冷水搅拌控制入模温度,在浇筑过程中减小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并可采取设置冷却管和安装测温系统,利用冷水循环的方式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按方案计划进行温度监管和降温处理;低温冬季应避免在气温低于5℃的条件下浇筑,必要是采取加热水或骨料,埋管加热等技术措施,养护阶段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席等保温措施,减小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温度应力,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
         2.4加强混凝土施工的后期养护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后期养护是有效防止混凝土破碎的重要部分。首先,混凝土施工后的及时的调理是可以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使混凝土浇筑后温度下降速度变得缓慢,减少混凝土自身的约束应力的现象,提高混凝土的抗粒性,有效减少了温度裂缝的发生。其次,进行适当的保温处理,能够缓解混凝土的浇筑后温度的下降速度,保持内外的温度差异的平衡,使混凝土表面的应力缓和,防止出现裂纹等引起的收缩裂缝。另外,如果不按照相应的保养要求对混凝土进行保养管理,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还会导致混凝土硬化时水分的迅速流失,产生严重的裂缝。
         2.5要把混凝土的机表性能提高
         第一点就是使用可以增强粘合度的添加剂,土木工程项目的原料之初就是在混凝土中混入添加剂,制备的过程中也需要添加剂,会有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或者自然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让混凝土中产生收缩,但是如果主动混入添加剂,将会让混凝土的凝聚力增强;第二点就是添加材料,构成混凝土的材料只有那么几种,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处,对混凝土材料的增加可以选择有更强抗压性能的材料,这样也可以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最后一点也是去控制各种材料的比例,混凝土本就属于一种多种材料的混合,各种材料比例的不同,就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各个性能,多次实验,最终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比例。
         2.6对已经形成的混凝土裂纹进行修补工作
         混凝土从初期浇筑到竣工部分中国不断的转变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生裂缝,通过实际情况肖做出应急方案的实施,根据不同的方案。在混凝土裂缝发生过程中,当裂缝较小没有引发渗漏现象,就可以采用渗透力强的,粘结度高的混凝土进行补觉裂缝修复中,当裂缝较宽引起渗漏造成质量影响则需要对平面图进行标注,明确位置采取先小后大,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修复。并且通过裂缝形状与宽度进行切孔凤的灌注。完成后需要对表面进行及时的处理,通过采用强度较高的砂浆或者聚合物进行表面的封闭,对于可能造成结构影响的裂缝需要通过对此质量进行监理上报,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后,才可以确定补救措施与补救方案的确定。
         结语
         混凝土是各项建筑施工的主要原材料,建筑施工单位想要提高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必须依据工程建设设计方案、施工现场气候环境、施工基础设施、施工进度要求,制定科学的施工工艺流程,建筑单位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购买质量较高的混凝土原材料,技术人员制定科学的混凝土配比,施工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并做好混凝土凝固之后的养护工作,从而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曹强.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16-17.
         [2]孙中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No.521(12):51.
         [3]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19(2):87-89.
         [4]白香鸽.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浅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