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思想认识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工程建设要求日益提升,现如今,人们不仅要保质保量,还要保证各项数据准确可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要有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断提升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期提升工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最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工程测量;数据处理
引言
在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使得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即是近年出现的测量技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施工区域的环境以及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在现今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具有了较多的应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即需要能够做好技术应用重点的把握控制,不断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概述
1.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指定区域空间内相关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分析以及显示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财产管理、科学调查以及工程测量等领域。尤其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详细的地理信息资料,为整个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本组成包括了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数据库以及相关的用户和应用模型。
1.2技术特点
第一,用户数据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中,即能够在同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采集获得的地理信息数据对工程模型进行制作。在该过程中,工作人员即能够将数据资料导入到模型中,以此更好的建设工程后期建设;第二,空间分析查询。在该功能中,通过分层处理方式的应用,在经过采集获得原属土信息数据后,即能够将其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同时,也可以通过空间操作的方式进一步查询相关数据,同时做好深入的分析工作;第三,系统监理。根据具体工程建设的测量目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即能够根据工程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与矿物资源信息情况对相关的专题信息系统进行建立,以此保证在工程建设当中,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第四,二次开发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图像处理、数据处理、数据提取以及信息模块变量提取模块。通过信息模块变量提取模块的应用,即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将函数进行输入,进一步分析工程相关数据。在构成二次开发函数资料库后,地理信息系统则将具有强大的输出功能,对工程测量运营成本起到有效地降低效果。
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1获取和储存各项数据
工程测量的重要任务就是获取和储存各类信息数据,方便后续处理和分析。因此,用户要选择好视觉变量,以确定图形的各项数据,将其显示在屏幕中,最终完成工程测量,提高工程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显示的各种信息数据大都由各种数值和符号组成,人们要开发计算机软件,有效提升各项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的符号化功能,使其更加直观化,以便进行数据对比,为工程测量提供数据支持。
2.2资源配置
只有稳定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才能确保在工程测量过程中,可以快速的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资源配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硬件环境:对地理信息系统而言,服务器的硬件条件关系着其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如果客户端对其硬件环境的要求较低,主要工作是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浏览。在进行硬件环境配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显示器硬件的选择,确保客户的浏览效果。(2)软件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对地理信息系统而言,软件环境也是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确保其在工程测量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应提供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保障数据读取的流畅性,便于相关工作者进行数据的上传和下载。
2.3分层处理
分层处理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测量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用。根据工程测量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种分层处理机制能够实现与系统数据的隔离。在实现地理数据定位功能的分析过程中,可以指导不同数据的内容在建筑施工中所体现的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分层处理机制能够提高数据的整合与规划效果。由此可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分层处理机制在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能够提高空间转换阶段的清晰效果。
2.4可视化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空间图形信息三维立体情况进行模拟,对空间状态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情况下,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传输效率也具有有效的提升效果,使地图动画具有更为自然以及真实的特征,便于工作人员做好数据的分析判断处理。
2.5结果描述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展现多层次的空间数据,包括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以及叠加分析等。在工程测量过程中,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更加直观和具体的地理空间分析结果。例如:利用三维技术可以根据地表的透视情况,展现存在间断的地形信息,通过不同的图幅和不同的时间,可以对任意要素的缓冲区进行展现,大大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时间描述水平。
3技术发展趋势
第一,智能机器人。在现今工程测量工作进行中,也需要进行较多的野外测绘工作。通过GPS、RS以及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即能够在代替人工的方式对指定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在采集获得数据后,将其自动的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当中进行分析与处理。在该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具体工程测量工作当中的危险系数进行有效地降低,保障人员安全,且对于工程测量效率来说也具有十分积极地提升效果;第二,GIS知识库系统。在GIS知识库系统建立的应用下,即能够有效整合同工程相关领域数据,包括有人体科学、气候信息以及水文信息等,在以此对工程测量准确性、科学性进行提升的基础上便于人员进行工作决策;第三,“3R”测量系统。在整合RS、GPS以及RTX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对新的地理信息测量系统进行建立,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测量工程数据。在此过程中,GPS技术在应用中能够有效地监测地面,有效的测绘环境恶劣区域,对测绘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提升。RS技术方面,即通过光学理论、遥感影像技术的应用采集数据信息,具有较广的覆盖面积,在获取的数据信息方面也具有精准与全面的特点。RTX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则能够对比参照坐标点,通过卫星对基准值与流动站进行监测,及时更新相关的数据信息。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在建设工程的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将引进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促进工程测量水平的提升。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比如开发数据采集技术、动态采集技术、数据测绘可视化技术,从而预留数据存储功能,提高工程测量准确度,提高数据信息的时效性,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带动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弘军.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6(8):100-101.
[2]王泽华.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解析[J].四川水泥,2019(5):172.
[3]张李平.刍议工程测量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12).
[4]刘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