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冯雷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冯雷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地质工程过度开采,尤其是在当前工程数量逐渐增加的今天,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

        身份证号:23230219951015xxxx
        摘要:现如今,我国地质工程过度开采,尤其是在当前工程数量逐渐增加的今天,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地质灾害不仅危害着人们的财产安全,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防治技术,最大程度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在传统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研究中,由于没有结合先进的科学方法,因此无法运用有针对性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进行有效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研究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出六种防治技术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做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致力于推动该地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我国地质灾害的危害
        1.1滑坡
        滑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斜坡受到长时间的雨水或者地表水的侵蚀,导致表面岩土结构发生涣散,或者在地震以及开挖作业的影响下,斜坡表面的岩土发生了变化,集中分散在岩土的软弱面,产生的一种集体下滑的现象。滑坡现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造成滑坡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暴雨冲刷、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影响、工程作业中的挖掘工程以及森林减少导致的水土流失等等,工厂以及生活中的排水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滑坡现象,因此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1.2崩塌
        崩塌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陡坡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分裂,使土体和岩体下方产生空缺,打破了岩土原有的结构平衡,使岩土在发生塌陷、碎裂,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从母岩上脱落下来,跌落坡下的山谷中,形成崩塌现象。崩塌现象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应该加强注意。造成崩塌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斜坡的过度挖掘、水库质量问题导致的泄露、开矿时炸山引起的振动等等,都会造成斜坡崩塌的现象,给正在施工或者路过的人带来安全威胁,同时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失。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运用措施
        2.1加固技术
        某县在河边建筑的广厦工程,上游是电站大坝,现场地质松软,存在很明显的渗水现象。对于这种非常明显的软土地基,其触变性、高压缩和含水量都非常高,建筑施工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排水固结,避免建筑沉降。该工程可以选择天然地基、复合地基,在实际的施工中选择了柔性桩复核地基,加固方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加固。地基加固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属于常见的防治技术,为预防地质灾害,采取加固的措施让地质工程的稳定性得到巩固,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在地基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加固技术,如夯实法、预压法等提升地基层的稳固性,加固之后的地基稳定性得到大大的提升,对保证建筑的稳定性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预压法有2种方式: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真空预压运用于土层厚度大的地方;土层厚度小的地方使用堆载预压法强化地基的稳定性。使用加固方式加固过的地基需要使用网格法,将黏土或者是黏性大的土层进行再加固,填充岩石之间的缝隙让岩土工程的密实度得到强化。对于土层的加固,还可以使用灌浆法、电化学法等进行。
        2.2泥石流的防治技术
        我国部分地方非常容易出现泥石流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制定好恰当的避绕措施。如果无法避开这些地区,那么就需要采用以下几种防治措施:第一,排导。在经常出现泥石流的区域,需要在其下游修建出排导沟,借此更好的阻挡泥石流,使其能慢慢改道;第二,拦挡。


在经常出现泥石流的区域中,可以在沟道的上方修筑出拦砂坝,这样才可以拦截下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最大程度减少泥石流所带来的危害;第三,储淤。相关人员可以在泥石流的下方修建停淤场,借此合理控制泥石流的流量,避免泥石流影响到下游人们的安全以及建筑。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措施
        3.1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设计
        首先要充分了解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并且充分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地质灾害防治思路。同时,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分类,按照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制定治理方案,提出每种地质灾害的合理解决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
        3.2生物预控
        生物预控措施是指运用生物条件改善自然环境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一个过程,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属于经济性非常强的防治技术,可以降低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投入成本,并且有很好的生态效果。对于很多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基本上都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工程建设破坏形成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内植树造林,保护原本的生态环境,合理放牧,禁止过渡开垦、放牧等,减少对生态环境平衡造成破坏,从理念上吻合我国当前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建筑施工上也需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观念,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合理开采自然资源,避免过度破坏毁坏生态平衡,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破坏。
        3.3动态监测
        为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对生命财产造成的严重威胁,采取合理的地质灾害预控措施提升地质工程的稳定性,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施行灾害预防概念工作,规避地质风险是控制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城镇多、人口密集的河流上游区域内,如果存在复杂地质、有滑坡和崩塌现象的高山和峡谷地区,要采取合理的风险规避手段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态监测上游河段内雨量、水文,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在雨量大的时候如果存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附近的居民转移到安全的地区内,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3.4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基本措施,也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基础。在实际的工程防治工作中,要参考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针对土体滑坡使用地表排水工程措施;针对大型地质灾害,需要进行现场勘查,掌握充足的地质灾害资料,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措施,选择正确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
        结语
        由于现代建筑行业、矿产行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的不断出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止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两方面,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为指导岩土工程进行最安全的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能够切实为实际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带来一定的帮助,推动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但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修复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相信这一点,也可以作为日后重点研究的内容,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领域的进一步防治与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志宏.试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9 (13):132-133.
        [2]董章雨.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J].四川水泥,2018 (7):306.
        [3]修志超.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4):73-74+94.
        [4]胡庆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城市地理,2017,18: 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