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张海军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海军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水文地质勘察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地下水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身份证号:13112719851124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水文地质勘察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地下水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影响岩土工程建设稳定性与安全性的诸多因素中,水文地质问题及其相关勘测工作的质量对工程建设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对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造成不良影响,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岩土工程本身具有着规模大、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需要着重注意工程安全。其中,水文地质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与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均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几点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供参考。
        1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分布及其形成规律进行勘察与分析。对地下水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分析与合理利用,对岩土工程项目建设中保证地基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岩土工程建设与水文地质勘察之间有极为紧密的关系,地下水会对岩石成分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岩土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与持久性。由于一些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较低,地质勘察人员对水文地质情况只是进行了较为简单的描述,没有提供地下水的各项工程参数。在勘察报告中,缺少水文地质勘察的细节描述,特别是在水文地质较为复杂的南方,若勘察工作中忽略了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极易引发岩土工程施工事故和地质灾害,严重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可见,全面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岩土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
        2.1地下水上升
        地下水上升是岩土工程勘察中十分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究其原因,导致地下水上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水层结构发生变化、短期降雨量增多、自然条件变化、人为灌溉量大以及施工不当等,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潜水位会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在岩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对这一现象给予应有的重视,笔者总结出了如下三点地下水上升可能引发的现象:首先,会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地基的承载能力,在地下水的上升过程中,岩土土体的物理与力学性质均会发生转变,随着时间的增加,土体会朝向饱和软化的方向所变化;其次,会造成工程结构主体的沉降。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岩土工程地基,一旦出现了地下水上升,均会对其岩土结构的强度造成影响,同时导致沉降量升高;最后,会加土壤的沼泽化速度。随之地下水位的不断上升,工程建筑长时间处于被腐蚀状态,最终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例如山体滑坡、岩土崩塌等。
        2.2地下水动水压产生的危害
        部分地层中存在天然水,正常情况下的水波动力较小,对地质危害性较小。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加剧了地下水波动能力,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中,容易发生流沙现象,破坏岩土结构,无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动水压力一旦超过临界值,将严重威胁到工程施工区域工况进展,管涌等现象的发生,严重破坏土体性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2.3地下水位下降危害
        许多地区的地下水位出现下降都是人为因素所致,比如,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抽取,矿产开采疏干,地下水上游建坝使下游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若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过大,会引发地裂、塌陷等问题,还会造成水质恶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不利于岩土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3岩土工程中强化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措施
        3.1制定统一的水文地质勘察标准,减少动水压产生的工程危害
        相关施工单位需要制定严格的勘察制度标准,保证勘察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合理制定勘察内容和勘察目标,在设计方案上划分明确的界定,保证通过设计方案全面反映各项数据信息。不断提升现代化信息管理水平,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勘察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提升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建立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便于相关工作随时检索和查询,提升勘察工作效率,促进岩土工程参与建设各方信息共享、共用,加强沟通和交流,保障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高质量开展,推动岩土工程建设发展。由于地下水动水压力问题带来的工程隐患,在具体开展勘察设计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此项问题的防护与具体施工方案设计,结合地质问题开展讨论分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减少水文地质隐患引发的灾害问题,科学有效的开展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加强施工合同中的具体技术要求、施工原材料、施工设备等规范性要求,保证工程建设的条理性。
        3.2完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家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到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并针对以往工程项目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了相对完善的规定体系与勘察方案。此外,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建设项目中,有关于地质勘察的目标、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也都有了明确规定,这就意味着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章可循。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在以往所出现的勘察问题中,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人为操作,技术人员因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来开展工作,以至于在取样、试验等工作环节中出现了失误,为后续工程环节埋下了隐患。针对这一问题,管理部门与技术人员本身都要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不断学习、完善专业能力,多多总结以往工程经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技术水平。
        3.3提升勘察工作专业性
        不少施工单位使用非专业人员负责水文地质勘察,严重影响了勘察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此,施工单位必须对水文地质勘察人员的专业性培养予以足够重视,定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为其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水平。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方面的规程与规范体系已较为完善,明确了对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目的、评价的具体化规定,成为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地质勘察人员必须对这一规程规范体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学习,严格按照规范与规程的要求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断提升专业工作水平。
        3.4强化水文地质评价工作
        水文地质勘察需对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进而与施工方案对比,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对水文地质的不良影响进行评价。首先,高度重视地下水对岩土结构作用的评价,对潜在的岩土工程危害进行合理预测,并制定具有针对性且可执行的防范措施。其次,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评价要与岩土地基具体情况相结合,分析水位地质变化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而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详细的水地质数据分析报告。最后,水文地质评价要求充分了解地下水自然状态或者一定条件下产生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人为因素可能对变化情况造成的影响,进而预测对岩土结构造成的影响。
        结语
        本文对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工作的改善途径做了详细的分析,力求更好的提高地质勘测工作的质量,更好的促进他们朝着时代化的潮流发展。希望在新的时代,地质勘察工作能更好的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浩.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锰业,2016,34(5):148-150.
        [2]张洪.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及改进浅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9(12):105-106.
        [3]郭小红.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常见不足点及防治[J].大科技,2018(32):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