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河道问题的治理与研究 范智忠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范智忠
[导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水利的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昌吉  8322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水利的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农村河道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正常用水安全。本文针对农村河道水体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的措施,保护农村群众的用水安全。
        关键词:农村河道;治理研究;问题与对策
        1、农村河道治理
        2013年,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规划》一文,指出农村河道是指流域面积为50-200平方千米的中小河流,多属于支流及末端河道,承担着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灌溉等作用。近年来,由于过度重视开发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缺乏有效的河道治理和维护手段,使得河道环境恶化,河中生物链遭到破坏,可用功能衰退等现象十分严重。
        《试点规划》在全国154个重点县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清淤疏浚、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来解决河道环境恶化等问题,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2、农村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淤塞严重,河道萎缩
        受城市化建设影响,人类挖取河道采砂、采石等活动频繁,导致大部分农村的河道出现淤塞情况,部分地区河道淤积厚度达到原河深的一半以上;部分河道坡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崩塌物堆积到河道,影响河水的正常流动性,导致河道淤积,带来水质污染;农村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人为堵塞河道来增加用地面积等,都导致河道宽度逐渐萎缩,河道淤积,水流不畅,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2.2水体污染,生态恶化
        随着国家大力整治城市重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很多化肥厂、冶炼厂、造纸厂等重污染的工厂搬到远离城市的农村,且相关的地方政府只重视这些工厂带来的就业率增加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严重忽视重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问题。工厂生产产生的废气、污水等直接排放到农村河道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和居民生活垃圾直接推积在河道旁,随着下雨天气产生的腐烂液体直接渗入土壤,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有限,导致河道内重金属等含量超标,造成河水富营养化现象,使得水体自身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鱼虾等不断腐烂,造成恶性循环,给河两岸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3意识落后,人才匮乏
        部分农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认为河流的流动性能够将垃圾冲走,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导致许多群众将河道当成垃圾场,尽情倾倒产生的各种垃圾。河道岸边的保护绿化带,也受到群众的挖掘改建,将用来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飞扬的大型防护林砍伐换成自家所需的蔬菜等农作物。
        2.4治理不足,管理薄弱
        许多地区农村的河道缺乏系统的治理规划,随着国家政府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视城镇化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特色旅游项目,政府才开始进行水利规划和整治。但由于缺乏专项的治理资金、地方政府的规划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治理措施,很多管理人员不了解河长制政策,外加农村人口流动性大,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开展河道整治工作,地方的监督管理保护机制不完善,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淡薄,导致河流整治进展缓慢,常常是治标不治本,出现先治理、再污染、再淤塞、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3、农村河道治理的优化措施
        3.1加大河道整治投资力度
        当地政府要立足于城乡一体化,把河道整治工作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分清轻重缓急,深刻认识到河道治理对于农村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加大河道整治资金投入力度,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等,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吸纳方法,吸引农民和企业自主参与到农村河道整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中央、省、区、县、乡镇的河道整治资金补助,严格落实专项水利养护资金的流动去向,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如:玛纳斯县农业综合开发清水河项目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30万元,昌吉州财政资金70万元,地方水利部门配套229.12万元。地方政府严格控制资金透明化管理,建立结算制度,确保资金流向。
        3.2多元整合,建设生态河道
        针对农村河道的具体流向以及河道分布不均匀呈现交叉密集的特点,可以实地勘察之后,打通河道、连通水系,有效进行防洪、抗旱、排涝等工作的进行。依托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成立相应的水域保护单位,明确进行河道维护、水利工程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加大招聘,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合理规划河岸治理方案,因地制宜,通过种植密度合理的防护林,采用斜坡式、条石直立式、木桩式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河岸防护,树立明显的标志指示牌,避免产生河道周边水土流失的现象,造成淤泥堆积河岸。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也不断重视自身健康的发展,广场舞等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为长期有效保持河道清洁,可通过做好绿化,加大生态林带建设,打造特色的休闲长廊,使用原木对河道进行一定的防护,采用灯光、音响等方式,来打造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河道区域,让村民亲近河道、喜欢河道、自觉保护河道。
        3.3实行河长制,强化河道监管
        实行河长制,重视宣传河道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大喇叭、宣传单、电视或者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河长的河道检查工作动态,不断向农牧民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其保护意识,强化农村河道监管力度,增强河长制带来的社会效益,促进热心居民打举报电话反映河道环境问题,并且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证农村水环境的良好改善。
        引入河长制协同办公系统,监管人员可利用手机、电脑等现代化技术,实时监管河长巡河的时间和线路,要加大检查处罚力度,严格要求重工业场所对自身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之后再排放,通过追责制度,强制约束企业的不合法行为,促进农村河道整治工作的协调开展。
        如昌吉州玛纳斯县近年来新成立的河长制办公室,全民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计划和部署,主要是对河道进行环境保护以及河道的管护治理等工作,不断推进河道水污染防治,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3.4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在进行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要保证责任落实到位,利用灵活的市场化管理方法,如股份合作制、承包责任制等,选用专业的监督管理小组,让全体村民进行监督,确保河道整治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保证河道整治能够良好施工。在河道整治过程中,要选出不同河段的具体监督人,实行分化管理,帮助其树立标准化的执法监管意识,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当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详细介绍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确保河道整治工作的有效性。
        4、总结
        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宣传教育,做好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责任意识,完善水治理体系,依法治水,不断推进河道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促进农村经济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成.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4)。
        [2]张耀勇.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解决措施[J].节能与环保,2020(04)。
        [3]杜倩雯,胡媛媛.基于河长制的农村河道整治创新路径探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01)。
        作者简介
        姓名:范智忠,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01,籍贯:新疆木垒县,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