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强矿压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薄晓洁
[导读] 摘要:超强矿压工作面在煤矿开采中,工作面顶板较为沉重,极易发生压架事故,影响工程顺利进行,甚至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昌吉州能源安全监测中心  新疆昌吉市  831100
        摘要:超强矿压工作面在煤矿开采中,工作面顶板较为沉重,极易发生压架事故,影响工程顺利进行,甚至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对此,根据综放工作面实际情况,了解超强矿压具体情况,掌握支架工作的阻力,全面落实支架工作的阻力优化,以此推动综放工作面开采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超强矿压;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优化
        前言
        新形势下,综放工作面开采技术应用越发广泛,煤层采动对工作面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上覆顶板结构、运动规律等表现出新特点,此时,在部分综放工作面开采中,逐渐出现支架工作阻力难以达到要求、支架缺乏适应性等问题,影响了煤层开采效率与开采安全性[1]。基于此,深入研究压架机理,分析工作面矿压实际数据,对支架工作阻力不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超强矿压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机理分析
        1.1、顶板结构与运动特点
        因工作面所处环境复杂,为保障工作面作业的顺利展开,应做好地质条件的详细勘探。通过合理的勘察方式,对本地煤矿某复杂工作面进行勘查,勘探内容包括工作面超强矿压、工作面顶煤结构、综放支架工作阻力等详细勘探,最终得出综放工作面的结构模型[2]。具体如图1所示。
 
        图1综放工作面初采结构模型
        在本次勘探中,综放工作面的顶板结构具有如下特征:
        顶煤。综放工作面的顶煤厚度约有9m,超前支架的切顶线约有1650m冒落,在本次工程中,冒落线在支架前柱和后柱之间。
        工作面内直接顶的特征。在本次工作面勘查中,直接顶厚度大约为10m,主体岩层主要由泥岩与砾粗砂岩构成,直接覆盖于综放工作面上,泥岩抗拉强度最大约10.67MPa,砾粗砂岩抗拉强度最大约7.2MPa。
        顶板的特征。在该工作面上,受到超强矿压影响,顶板具有明显周期性,因此,基本顶存在周期性断裂。并且,在勘查中发现,工作面的基本顶主要由粗砂岩构成,厚度约8m,周期断裂的步距较大,在20m左右。
        因为,采空区充填率不足,导致基本顶拥有较大回转量,回转量的公式如下:
        △h=h+hdγ-Mz(k-1)-hd(1-γ)(k-1)
        在计算公式中,△h代表基本顶的回转量,h代表采高,为3.9m,hd代表顶煤厚度,为9m,γ代表顶煤的采出几率,为0.85,Mz表示直接顶的厚度,为10m,k表示直接顶的税胀系数,为1.3,最终得出:△h=7.15m。
        1.2、压架分析
        在综放工作面开采时,因超强矿压与支架工作阻力影响,极易导致压架事故。对工作面的顶板结构详细分析得出,压架事故之所以发生,主要三种因素:其一,冒采比相对较小。
        在工作面开采工作展开前,勘查得知,工作面采高为4m左右,放煤高度为7.5m左右,直接顶厚度为10m,得出实际冒采比--0.87。若采空区内充满冒采直接顶,则基本顶无下沉量,最终得出最优冒采比--2.45。由此可见,实际冒采比明显较低。其二,顶板具有较强韧性。直接顶并不能随意采落,通常以悬臂梁周期性垮落,悬顶距越11-13m,约为两个支架控顶距。长悬顶作为顶板,增大了矿压强度,同时,采空区充填率降低,基本顶运动空间增大。其三,顶煤超前冒落。在本次综放工作面开采中,支架因后方悬空,受载并不均匀,据调查显示,前柱液的压均值在24.45-26.4MPa之间,后柱液的压均值在9.76-12.2MPa之间,后柱利用率不足,工作阻力作用难以发挥。在超强矿压影响下,前柱阻力增大,压力高于后柱,极易表现出栽头、拔后柱等现象,整架工作阻力的作用难以发挥,支架阻力的利用率较低。
        2、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优化
        2.1、全面发挥支架工作阻力的效能
        为预防压架事故发生,影响工作面开采顺利进行,甚至威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应加强支架工作阻力的优化[3]。应在掌握顶板结构的特点、运动规律的情况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加强现有支架的更新升级,更高效发挥支架工作阻力的作用。当前,在超强矿压综放工作面开采中,支架作用非常重要,然而,在超强矿压下,支架冻灾系数、活柱缩量显著增大,对此,应着重提升支架顶板控制水平。首先,应增强泵站压力。将原有泵站压力31.4MPa提升到37MPa,保障支架的初撑力达标,降低顶板下沉。其次,提高直接工作状态的科学性。具体可通过限制放煤、及时移架等多种方式达到目的。同时,可通过控制支架顶梁的仰俯角,使其变化控制在±10°之间,避免后柱受力太小产生拉力。
        2.2、优化支架结构
        其一,面对顶煤超前直接切顶线冒落,支架受载不均是主要因素。对此,应尽可能扩大支架顶梁所适应合力的作用点覆盖范围,前移支架顶梁的前柱窝,对支架合力作用点所处位置科学调整,提升支架顶梁的前端控制力。其二,面对支架初撑力难以发挥的局面,应重视综放液压支架初撑力的提升,保障初撑力满足控顶需求。而面对顶板冒性困难这一问题,应增强支架切顶水平。其三,在超强矿压下,当来压时,动载系数相应增大,顶煤冒落越发严重,应优化设计顶梁结构,控制综放工作面上存在的片帮问题与片帮防护问题。其四,综放工作面上的动载系数较大,顶板冲击的载荷较大,通常情况下,来压强烈,为推动立柱压力迅速释放,应积极研发大流量安全阀,因为,支架工作阻力越大,支架立柱的缸径越大,回液措施难以达到迅速降柱的目标,还应针对性研究一款回液迅速的技术,保障移架迅速,满足工程需求。
        3、总结
        总而言之,在超强矿压综放工作面上,为更好作业,并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加强支架工作阻力的优化,全面发挥支架工作阻力的效能,优化支架结构,如此,推动工作顺利进行。而综放支架的阻力优化,也展现了本次工作面的顶板结构、运动规律等,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煤炭开采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得国.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及适应性分析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19(6):35-39.
        [2]郎军.超强矿压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优化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8,46(12):124-130.
        [3]张宏伟,周坤友,荣海,等.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及支架适应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4):20-21.
        作者简介
        薄晓洁(1988.6.20-)性别:女学历:本科籍贯:黑龙江五常市现任昌吉州能源安全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主要从事能源安全监管、能源安全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