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小城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小城镇建设、规划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环境污染、耕地面积锐减、交通阻塞等等问题无一不阻碍了小城镇的稳健发展.因此,深入研究生态理念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意义深远。
关键词:生态理念;小城镇;规划策略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的建设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小城镇居住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以及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靠充分地考虑生态问题,然后再根据小城镇的建设规划要求,合理的进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如此才能便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城镇在城市经济扩散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
1生态小城镇规划理念
1.1规划与环境相结合
对于小城镇的自然条件及建设的实际情况要合理地进行分析,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城镇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并且要对小城镇和城镇周边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进行明确的分析和了解,最终制定出一套完美的城镇规划设计方案。
1.2真正做好城乡统筹,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对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把控好,努力做好城镇公共设施的资源共享,使小城镇产业可以向周边村镇靠拢,把城镇里面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可以延伸到周边的村落,把城镇公共服务覆盖到周边的各个村落,渗透城镇的现代化文明,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真正转型。
2小城镇生态规划建设过程中主要问题
2.1生态环保观念缺失,生态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小城镇在总体规划和设计理念上,并没有对生态环保的理念加以高度的重视,在规划方案中也没有具体的体现出环保的标准和要求,大多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并没有做出明确、细致的环保规划和实施方案。这就说明目前在小城镇的相关规划与设计工作中,环保意识较为薄弱,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以及对于小城镇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导致生态恶化和污染现象等问题愈加严重。
2.2发展速度过快所引发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速度是极为惊人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都要归功于正确的决策以及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力。但对于小城镇而言,这种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城镇乃至整个农村地区的面貌和生存环境,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还是造成一系列问题。小城镇的改造和发展速度过快,造成产业发展和人口素质跟不上这种速度和节奏。比如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和发展建设中产生的废弃物数量猛增,这些垃圾在没有经过处理后就被随意丢弃至周边土地和河流之中,造成严重的土地污染和水污染问题。
3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3.1完善生态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
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对于生态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生态城镇建设与发展有很好的导向性作用。在相关生态环境政策的指引下才能有效地实现城镇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教育政策进行相应的完善,确保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对于城镇建设领导干部进行相应的政策教育,转变其政绩观,促使其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改善对于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了有效地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还要加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科技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确保相关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执行力以及较强的生态保护理念。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有关生态城镇建设的规划政策的建设,对于城镇建设与城镇周边农村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对于城镇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要确保生态城镇建设规划内容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对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监督。
3.2小城镇建设用发展的生态优先原则
在考虑小城镇地理位置及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用地,同基本农田保护区相协调,选择荒地、薄地;注意与现状建设用地的关系,降低城镇基础设施费用的同时,着重兼顾与小城镇生态安全格局相协调。规划应强调立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小城镇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鼓励采用节地、节能等新技术,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发展低碳小城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重点安排绿色生态工程项目,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居住功能与公共服务功能;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厂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建设项目;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固态垃圾处理模式;进而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3.3遵循资源开发保护原则
水资源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建设,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离开了水资源的支持都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在对水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当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还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采原则。在实际的小城镇建设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小城镇为了能够扩大建设规模,完成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往往呈“大饼状”扩展,并没有对可利用土地进行精细的设计。也因此,小城镇在建设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了资金不足、设计不合理、圈地闲置等问题,这不仅会延长小城镇的建设进度,同时也会对水资源及各种建设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其次,部分小城镇并没有对污水排放网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给排水设施的建设较为简陋必将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值得一提的是,水资源充足的小城镇,区域经济将会获得快速的发展,但随着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人均所占水资源也将大幅度减少。因此,在小城镇的设计规划当中,应该始终坚持资源节约和可利用的原则。
3.4建立可再生循环利用的产业结构
建立一套可再生循环利用产业结构,能够大大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最终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环保型的新型小城镇,把小城镇平时活动的内容、方向及形式进行系统的规划,最终制定出小城镇基本的产业机构框架。因此,为了使小城镇的职能和性质更加明确,就要全面考虑到小城镇在地区中的地位,确定生产的布局,重视小城镇在国民发展中的具体作用。通过生态发展的要求,各个相关部门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最终形成一个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率的产业化结构。
结语
生态优先理念下的城镇建设与发展对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强生态优先理念下的城镇建设可以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通过对相关问题以及措施的分析,希望对城镇建设者及相关企业、居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丽洁,赵荣山.浅谈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小城镇建设,2018(13):287-289.
[2]朱建武.浅谈美丽中国之美丽乡村规划[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8(10):60-62.
[3]刘国金.近郊乡村规划建设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9(01):115-116.
[4]冯景伟.基于城乡一体化理念的小城镇生态规划探索[J].四川水泥,2019,11:156.
[5]张迪,孙文佳,王坦.基于城乡一体化理念的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201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