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优化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周梦园
[导读] 随着城市建设特别是中小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特别是中小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中小城市的城乡规划,这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未来的发展。如何提高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和城乡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投资效益的实现,是中小城市城乡规划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措施
         引言
         我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但人口数量较多,人均土地占有面积有限。随着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设施得以改进,但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所以,如何依据城乡现有发展情况,正确协调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土地资源,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推动城乡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为人们建设健康、和谐、稳定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1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
         1.1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间的区别
         土地规划主要是为了合理配置资源与开发利用土地,城市规划则主要是为了促进城市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由于规划目标不一样,规划的内容也就不同,土地规划侧重于土地使用与未来的状态,城乡规划则看重城市的发展方向、重点产业、以及空间布局,在实施的时候,土地规划只是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城乡规划还需要承担美化环境的重担,从而会占用耕地,致使两者间存在矛盾。
         1.2城乡规划使土地规划管理更加完善
         良好的制度是进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为了使城乡规划更加实效、科学、合理,就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实施规划方案以及对土地的类别进行划分,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通过对土地规划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土地规划管理促进城乡规划的发展,城乡规划促使土地规划管理更完善。
         2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的矛盾
         2.1城市规划科学性与土地规划指标化
         以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而言,两者上报程序与编制部门相同,理论上两者规模选择也十分相似。但是,土地规划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服务于政府发展意愿,城市规划则服从地方政府发展的需求,两者均受到中央约束。所以,无论城乡规划建设还是土地规划,均应遵循国家和省级政务管控。
         2.2建设用地分散与集中布局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土地规划,集约化土地资源均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土地管理重要文件中,均曾指引更多乡村人口集中到工业园区或城市中。集约化布局多在开发区或中心城镇上发展。分散布局则是为满足社会众多主体诉求,在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里更加赞成集约化发展。但是,实际工作中,土地规划及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相较于城市建设更为繁杂,主要是由于土地规划过程中保留众多村庄、城镇、城乡结合部等,且土地规划中规划图纸作为其重要凭据,分散布局不利于空间集聚。并且,城市规划代表市县政府与外围产业发展利益,他们对此方面十分关注,导致忽视了乡镇经济发展,进而引发乡镇人民不满。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矛盾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应当对此进行协调,加以解决。
         3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完善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
         城乡规划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行为,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有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监督。而且我国城市众多,各地区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各地区首先就是要建立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并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形成符合地区特色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地方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建立过程中,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同时针对本地区城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地方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这个过程中要对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和冲突进行全面的考虑,要在规划管理中避免摩擦矛盾,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见,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3.2保证公众参与提高公信力
         现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念不断发展,公众参与是目前城乡规划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公众监督。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能够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当地的城乡规划,并且能够了解城乡规划与自身利益相关,这样就能够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地方政府也要提高程序规划的透明度,并且重视收集听取群众的意见,在进行城乡规划决策过程中能够顺应民意,从而使城乡规划工作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网站以及媒体的方式公布城乡规划信息,然后采用社会公众听证的方式听取群众意见,然后组织相关的部门进行意见整理审核,最终对意见进行采纳。
         3.3加强监督制约
         在当前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监督机制,以此来保证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具体宜由上级管理部门指派专门的监督人员,针对下级城乡规划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可以将这种派驻监督人员的方法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机制,不仅能够对现有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行有效弥补,同时也能够及时预防和限制违法行为,避免危害的扩大。另外,针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还要追究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以此来增强监管制度的权威性。
         3.4建立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
         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立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各部门及各专业的信息,并针对信息数据进行严格分类,构建更为完善的数据库。可以通过设置信息反馈热线、部门邮箱等方式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使人民群众能够各抒己见,使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意识到现有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部署下一阶段的规划工作,使城乡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3.5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在管理过程中,“多规合一”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利用此种方法实现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协调发展。“多规合一”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保证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性与统一性,以实现统筹发展。所以,“多规合一”实施需凭借“最大公约数”,空间秩序的设计不仅汇集多方公式,而且多方均需要遵守此规定,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模式、发展方式、行政体制等,促进改革综合性与引领性的提高,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为空间统筹规划提供保障。为保证工作中有效实施“多规合一”,需细致整理区域空间规划体系,以区域整体发展规划及实际需求为依据,与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建设规划相结合,将其划分为生态控制、海域系统、城市开发边界及城市承载力这四个模块,对于各个模块规划之间可能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加以鉴别核准,以提高规划合理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环境下,城乡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城市化,也缩小了城乡间的差异。因为土地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重点,所需实践时间长,制度成熟,所以在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中还有着一些差异,然而,对土地规划管理来说,它的管理理念成熟的晚,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耕地。所以,现阶段,协调与发展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关系的关系,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要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两者的协调构建策略来实现现代化城市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成开.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9(17):21.
         [2]林永初.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研究[J].四川水泥,2019(8):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