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市政道路工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在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逐渐增多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施工质量通病也愈发普遍。对此,应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诸多施工质量通病,做出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并从中找寻出解决此类施工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愈加完善,也才能为我国市政工程项目做出相应的促进与推动。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处理措施
1 影响市政路桥施工的因素
由于路桥施工本身的特性导致影响相关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实际施工场地狭窄的问题,由于市政路桥施工多在交通拥挤的地方,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场地拥挤导致路桥施工大型机械设备不能进入场地进行施工。其次是施工场地与居民区相互重合的问题,由于路桥施工本身的特殊性使一些器械由于噪音过大不能在居民区应用,在实际工地中只能应用一些噪音没那么大的设备,导致实际路桥施工速率受到影响。第三是地下管网问题,路桥施工看似是地上的工程,但由于对路桥坚固性的特殊要求,使路基桥基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而这样的深度常与地下管网相互重合,使实际路桥施工设计存在问题,项目建成后期又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大范围的整改,这样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是巨大的。最后是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实际路桥施工过程中,只有雇佣有实际施工经验的人员进行路桥工程管理才能真的使整个工程的管理井井有条,但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所雇佣的管理人员大多没有实际施工经验,行政领导大多不注重路桥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性,只是一味的追求路桥施工的工期,这样常导致路桥工程质量出现纰漏,影响工程的实际应用。
2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
2.1 道路面层裂缝问题
大部分道路的面层在完工之后经常会出现裂缝的情况,而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混凝土出现了开裂的现象。道路的面层出现裂缝这种情况,不但使城市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还会使其安全性大大降低,会缩短其使用的寿命,还有可能会发生坍塌等严重的情况,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威胁。
2.2 路基可能会出现断裂或是下陷的情况
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一些道路或者是桥梁的路基,就可能会出现断裂或是下陷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一般如后。第一,在选用的材料上出现了问题,一些施工单位有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那些质量比较差但价格比较便宜的施工材料。第二,在对道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尽早地完成任务,通常就会忽略施工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像是土石方填充不实等,这种现象就会导致道路的承载力大大降低,从而就有可能会出现断裂或是下陷的情况。第三,后期没有对道路进行合理的养护,如果在道路投入使用后,在后期没有对道路进行正确及时养护的话,就会对路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在面对下过雨路面上有积水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地将积水清理干净,不然积水就会对路基的密实度造成不利影响。
2.3 基层部位不牢固
在对道路和桥梁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施工材料的选用。但在正式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部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也是相关部门监督的力度不够。道路或者桥梁材料的选择都是以沥青为主的,这也使地基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地基建筑的是否牢固取决于施工的真实环境,如果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关的管理以及建筑经验的话,就很容易使最后打造的基层部分不牢固,从而出现裂缝等现象。
3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1 路基通病的防治
路基病害大多因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引起,而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又多发于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因此,路基病害的防治则应优先做好预防工作,以此避免路基病害的过早出现。首先,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区域的地基土体情况做完善的勘察、试验与分析,并确保回填摊铺的土体厚度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同时应做好前期的施工规划,对软土地基,可采用如碎石桩法、灰土挤密法、换填法以及浅层处理法等地基加固技术,进行前期的加固。其次,在设置沉降缝的同时,应尽量降低过渡段路堤所能承受的自重力,以此防止自重力过高而引发的压缩性沉降现象。最后,应完善排水系统。将地基进行处理后,在其拱上区域进行排水盲沟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同步设定泄水管槽。
3.2 沥青路面通病的防治
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①在完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同时,做好路面工程的前期设计与规划工作,减少因施工不当而出现的沥青路面裂缝问题;②做好养护工作,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横向与纵向裂缝,与天气及养护期也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性。因此,为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出现,可在加强养护的过程中,同步注意天气的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变化。对此,应明确沥青路面裂缝与养护阶段的天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裂缝和养护期(7d)天气关系
此外,对于软土路基或桥头下挖路段,可应用深挖方式或补强工艺来予以处理,并结合弯沉均匀性情况,制定出实际的解决措施。同时,要将所存在的软弱土体进行充分粉碎后,再实施后续的浇筑、摊铺及夯实等作业。
3.3 桥梁通病的防治
针对桥梁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如下。①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部分桥梁裂缝的生成,其主要因素在于桥梁本身所具有的荷载力与应力情况导致的。因而,要做好桥梁结构的前期设计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以及浇筑与养护时间。②针对裂缝的生成因素,可采用多种方法予以处理。例如:下撑式预应力拉杆的喷射混凝土加固法,利用支撑位置变更结合拉杆预应力的调整,来提升桥梁的承载力,减少裂缝的生成。或通过增大构件截面来实施加固,即通过主筋、箍筋的加设和部分恒载的拆除,来促进原桥截面增大并利用悬挂模板对新加混凝土实施浇筑,以此防治和处理桥梁裂缝情况。③材料改进。为避免桥梁裂缝的生成,也可从材料角度入手,改变混凝土的原有结构,使其渗透性降低的同时,提升其密实性与抗腐性。例如:粉煤灰添加法的应用。通过硅灰的添加,以此提升混凝土对Cl-1的抵抗程度,又或采用电化学处理法,使腐蚀钢筋进行重新碱化,提升碳化混凝土的酸碱值,以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等。
结束语: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在对道路桥梁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以及投入运行之后,都有可能出现面层裂缝、路基断裂下陷、或者是基层部位不牢固的现象发生,这些情况会严重的影响到其正常的运行,而且还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要想更加合理有效的将这些问题解决,相关的部门和负责人员就要对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作出正确的预防,并及时判断,进而设计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从面层裂缝、路基断裂下陷、或者是基层部位不牢固的实际角度出发,制订出更加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大程度上保障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月通.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9):1097.
[2]马晴.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0):1877-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