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会进行城市扩张,进而构建一个大型城市卫星城格局。在该种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城乡规划等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政策要求。美丽乡村规划可以有效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坚持科学性、合理性、生态性的原则,对乡村进行规划,构建出更好的美丽乡村。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措施
1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
1.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本质上是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就成为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同时也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首要任务,这是由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的缺陷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单一的粗放型产业结构导致了我国农村资源消耗量大,发展速度却相对来说较为缓慢,因此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进行挖掘并加以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倡导“循环经济发展”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对资源进行反复地利用不仅可以变“废料”为“原料”还能够提高生产力,践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宗旨。除此以外,对农村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也是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样可以在保证土地资源不被浪费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1.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
在城市的发展中“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到了城市发展的每一环节,而在农村发展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却往往很容易被忽视掉。因此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还包含了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坚持并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坚持并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首先就要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大力开发环保能源技术,在降低资源,消耗的同时使在经济发展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大降低。其次就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这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除了要大力践行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要求以外,提高农村抵抗自然灾害(例如洪水、旱灾、泥石流等)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1.3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要以农民为主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农民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应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参考农民的意见并顾及到农民的切实利益。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非常不利于城乡规划设计的发展,也会使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只是一纸空谈。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对当地的农民进行调查和走访,在保证规划设计切实可行的同时也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2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问题
现阶段,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丽乡村规划意识较为薄弱。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坚持一般规律,没有根据当地乡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存在该现象主要是因为部分政府部门人员缺乏规划意识,加之村民没有全面认识美丽乡村规划,即便政府部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也很难贯彻落实到实处。第二,严重破坏了历史遗址。在规划工作中,为了可以实现整体规划建设效果,会以城市为基础实施现代化建设,甚至部分地区为了对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迎合,对乡村中的古建筑、传统村落、历史遗迹、老街道实施改造,严重破坏了乡村历史遗迹。
3在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3.1提高住房方面的合理性
农村住宅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提前调查好乡村的住房情况,并且还应结合农民对住宅建设的需求,计划出更加完善的农村住房方案。
为了有效节约建设成本,相关人员应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尽可能避免不利影响的产生,以此防止居民产生不良的感受。
3.2提高监督以及宣传工作的力度
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所以说,乡镇府和村委应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宣传力度,以此提高更多人对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并鼓励他们参与到建设活动中来。对于不够完善的建设方案,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提高其完整程度,并且在工作人员的整改过程中还应导入监督机制。
3.3提高空间规划的合理性
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条件就是相关人员提高乡村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在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民需求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要将农民的想法作为核心,因为农民才是乡村生活的最主要人员。另外相关人员还应致力于良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基础设施不仅给农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还是人们生活的调剂品,所以说对道路的修建和健身广场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3.4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尤为重视环境问题,因此传统的先发展后治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了,所以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将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地位。为了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创设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么多元化经济结构又包括什么呢?简单来说,精细化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统称为多元化经济结构。
3.5通过地方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在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农村当地地域特点,把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业作为核心,对第三产业进行大力开发。例如,可以创建绿色生态食品加工基地,利用绿色农业,构建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村民的收入,还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我国一些乡村依山傍水,有着天然资源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天然优势,对旅游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对国内外游客进行吸引,进而有效提升乡村知名度的同时,为农村产业带来更多的招商引资。
3.6注重美丽乡村人文建设
人文环境建设属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文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因此,要想创建美丽乡村就必须重视乡村人文建设。这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村基本设施,打造出集文化、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宜居环境,依托乡村旅游业带动一系列农村产业发展。比如,当地政府部门可通过实地调研,并借鉴国内外流行的乡村旅游项目,选取符合当地发展的旅游项目。一方面可以营造更优良的乡村人文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结束语:总之,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必须围绕乡村实际,充分利用乡村的各种资源,深入分析当地的人文内涵与风俗习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化、主题式新乡村,优化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刘冲.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96-97.
[2]陈佳.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36.
[3]游洁敏.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1):221.
[4]丁蕾,陈思南.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6(10):32-37.
[5]张宇翔.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0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