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与善待艾滋病患者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孙久涛
[导读] 预防艾滋病与善待艾滋病患者
孙久涛
(荥经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200)
   艾滋病,也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为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称为艾滋病病毒,而导致的全身性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是当今世界上危害极大的疾病之一,就目前的治疗条件而言,尚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案可以用于艾滋病治疗,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每年将近有150万左右的人口死于艾滋病感染,在我国,艾滋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并逐渐趋向于年轻化趋势。远离艾滋病,做好预防工作,善待艾滋病患者,已成为当下的工作重点。
   一、关于艾滋病的疾病知识
   1、基本病因
   艾滋病病毒(HIV)侵袭机体是艾滋病感染的唯一病因。HIV主要是针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进行侵犯,从而使人体的免疫细胞造成破坏,并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从而使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
   2、典型症状
   在早期,艾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等。随后,艾滋病可维持六至八年时间的无症状期,在此时,HIV在感染者的体内不断复制,造成免疫功能缺陷,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症状较轻,不足以引起重视。待疾病发展至艾滋病期时,便是感染HIV后的最后阶段,此时部分患者可出现记忆力衰退、精神颓靡、癫痫等神经精神症状,同时可伴有两个或两个部位以上的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波及神经中枢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五官等。
   3、传播途径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都是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羊水等体液进行传播,传播的途径有:①经性传播:各种不安全的、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双性之间,尤其是肛交行为比引道性交行为患病的几率更大,所以,男性同性之间的性行为感染HIV者病情发展会更快,多性伴者患病风险会更高。②经血液及血制品:共用注射器、针头静脉注射毒品或者药物、不规范的医疗操作行为等。③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传播以及分娩后传播,主要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


   二、如何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之一,就目前的医疗手段而言,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案,而预防艾滋病便是目前最关键的重点。由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上文所述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因此,我们要在这三种传播途径方面努力,最大程度上降低艾滋病的患病率。
   1、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由于性生活的泛滥、不安全与不加以控制,并且缺乏保护措施,最终容易感染艾滋病,因此,预防艾滋病最重要的方式便是性行为中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高危性行为,并对性生活加以节制。做好保护措施便是要选择质量保证、规格安全的避孕套,不仅可以降低艾滋病和性病的患病风险,还可避免意外怀孕。其次,男性同性的性生活引起的艾滋病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肛交的患病风险会更高,因此更要做好安全措施,提高艾滋病患病意识。除此之外,由于近几年艾滋病的患病趋势逐渐年轻化,因此,更要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安全意识普及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艾滋病,并从自身做起,拒绝性生活泛滥,培养良好的性道德。
   2、血液传播也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输血、输液工作,使用卫生合格的注射器,避免不规范的医疗操作行为引发艾滋病感染;禁止多人共用针具。目前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原因还包括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因此,为了彻底杜绝艾滋病的传播,必须要禁止吸毒行为。
   3、定期到正规的医院做身体全面检查,有助于潜在感染者发现病情,并尽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学会自查,当发现自身有类似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检查。
   三、如何善待艾滋病患者
   面对艾滋病患者,首先我们要消除歧视和偏见,要保持正确的、客观的目光看待他人。其次,加强艾滋病的科普工作,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大家消除无知的意识。再者,医院要注意保护艾滋病患者的隐私,不得散播患者信息,以免给艾滋病患者带来困扰,避免社会不稳定因素。最后,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艾滋病患者的保护政策,使其依法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福利待遇,并对此加大保护力度,使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温暖,从而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四、科普小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要更加的爱护我们的生命,远离艾滋病,做好相关的艾滋病预防工作,促使艾滋病患病率降低;并善待艾滋病患者,给予他们温暖和爱,维护社会稳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