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郭建霞
[导读] 摘要:农村安全饮水是关乎农民身心健康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陕西省镇巴县城乡供水管理中心  723600
        摘要:农村安全饮水是关乎农民身心健康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部分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建议
        1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群众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之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保障获得安全饮用水的基础和前提,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因此建设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县近年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对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2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短缺,解决饮水难度大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大巴山区,境内山峦重叠,河沟纵横,山高坡陡,海拔在800m至1200m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250mm,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五月至十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3.4%,其余时间相对干旱。加之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降雨量逐渐下降,每年枯水季节,水源得不到保障,供水保证率低。特别是位于高山地区的村组,受地理条件限制,无地表水自流引水条件,也不具备抽水条件,只能依靠集雨水窖或蓄水池为饮用水源,一旦发生连续干旱,水资源紧缺,水量严重不足,群众饮水十分困难,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2工程规模小,建设标准低
        山区受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限制,群众居住相对分散,在进行饮水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很难进行联村供水,普遍是单村供水或一村多个供水工程,工程规模小且分散,输配水管道距离长,投资成本大。受资金方面限制,工程设施仅考虑截渗堰、过滤池、蓄水池和输配水管道,水处理设施简单,标准低,供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工程在抵御外界灾害的能力上相对较弱,经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夏季山洪暴发时会导致水相对浑浊,冬天会出现因气温低,输配水管道结冻情况,影响到正常供水。
        2.3水源保护意识淡薄,无节水意识
        山区群众由于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对饮水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对水源地水源的保护意识淡薄,在水源区范围内放牧,使用农药化肥,乱堆、乱倒农业和生活垃圾等,对水源地水质造成一定污染。其次,多年累积的生活习惯及用水方式,群众节水意识差,浪费水情况也十分严重,甚至少数村民将生活用水私自用于农田灌溉现象也时有发生。
        2.4工程施工管理不规范
        山区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建设、监理单位等管理人员有限,无法时刻旁站监督,造成建设管理方面的漏洞。再加上项目区位于山区农村,施工条件艰苦,一些成熟的施工队伍不愿意去这些地区施工,导致许多不成熟的小施工队伍参与工程建设。由于这些小施工队伍工程建设水平不高,造成饮水工程质量上的缺陷和问题,比如管道开挖深度不够或管道连接不规范,为后期工程运行管理带来隐患。


        3建议
        3.1加强前期工作,合理规划
        调查了解山区农村水资源供需情况,制定山区农村安全饮水规划,合理有度用好水资源。在做前期规划工作时,先解决严重缺水地区,再解决一般缺水地区。在确定水源时,先确保水质达标的,再确保水量达标的。在选择供水方式时,对人口居住集中地区,采取集中供水,对于人口居住分散季节性缺水地区,在取水相对方便处建集中供水点,确保在缺水季节能满足群众的用水需求。同时有条件地区还可以采用自流引水和提水相结合方式,丰水期采用自流引水降低供水成本,枯水期采用提水方式供水,提高供水保证率。
        3.2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设标准
        多方筹措积极解决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不足,提高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标准。在充分了解当地水资源及地形条件情况下,多方面论证,优化设计方案,尽可能地使建筑物及管网的设计布局更加合理,减少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化,联村或多村集中供水的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人均建设投资和水处理成本,同时提高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证饮水工程的水质要求,真正做到饮水安全,使饮水工程可持续发展。
        3.3加强水源地保护,做好宣传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应合理划定水源地保护区,确定落实管护责任人,制定管护制度,设置水源地警示牌,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源保护区内开展任何污染水源的活动,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通过会议、警示牌,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水源保护、安全、节约用水的意识。定期对已建饮水工程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3.4加大工程施工管理力度,夯实责任
        健全完善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实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让正规的施工队伍去建设,建设管理单位与监理、施工单位签订管理质量责任书,层层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把责任制落实到每个重要环节,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在建设、监理单位管理人员不能全程监管的时候,可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或受益户参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管,一方面可熟悉工程设计、施工情况,便于今后运行管理,同时还避免工程施工的质量事故。
        4、结束语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难度大,相关部门要对当地的水资源和自然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摒弃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因地制宜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总结探索适合的管理模式,使这一民生工程得以健康发展和长期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如何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J]. 陈世武.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09)
        [2]浅谈农村饮水安全之措施[J]. 宋天鹏.  甘肃农业. 2014(17)
        [3]对民乐县农村饮水现状的几点思考[J]. 张学良.  甘肃农业. 2013(14)
        [4]浅谈解决饮水安全的措施[J]. 杨彬.  才智. 2009(04)
        [5]浅析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王守东.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