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残障人视角的老旧小区无障碍道路可达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1程丽媛 2庄春晨 3郭晓冬
[导读] 摘要: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群体,残疾人群的出行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老旧小区原有的配套设施已远远跟不上时代需求,残疾人在小区居住过程中因小区道路设计不当而导致出行率的降低,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心理层面。

        1北方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2
        2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3上海联创建筑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群体,残疾人群的出行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老旧小区原有的配套设施已远远跟不上时代需求,残疾人在小区居住过程中因小区道路设计不当而导致出行率的降低,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心理层面。本文通过对老旧小区内部道路的无障碍可达性进行研究,以“现状道路问题分析——小区道路可达性比较——道路优化设计”为主线,研究内容包括老旧小区内部的道路现状、道路无障碍设计维护及使用情况、运用Dephtmap对现状道路无障碍道路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优化设计及改善方案。
        关键词:残障人士 老旧小区 无障碍 可达性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残疾人绝对数相当多的国家,残疾人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的一个社会问题。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总量增加,占总人数的比例上升[1];同时残疾类别结构发生改变,相比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人数大幅增加(如表1)。两次统计结果的对比表明,中国人口结构已开始受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的多重影响。
        快速增长的残疾人数对小区公共设施包容度、道路通畅程度均提出更高的要求[2]。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尤其在疫情期间更是占据了极高的地位,而目前的居住小区均以健全人为使用对象,并未把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列入考虑中,这点在老旧小区中尤为明显[3]。小区内部道路年久失修、违章建筑物遮挡残疾人道路、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缺乏等等均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残障人士的出行通畅度及居住幸福指数,改善老旧小区道路通畅度、提高小区包容性显得尤为重要。
        表1.两次全国残疾人抽象调查数据对比分析

        来源:《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数据分析》
        2 城市老旧小区内部道路无障碍现状调查
        2.1老旧小区内部道路无障碍现状调查
        本文对宜昌市6个小区内部道路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伍家岗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小区内部管理随意,内部道路占用严重,无障碍设计极度缺乏,其中以李家湖小区为典型。而沈家店小区在对道路的通畅度、无障碍的维护及使用的情况较好。因此选择这两个小区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具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2.2所选小区现状概况
        本文选取伍家岗李家湖小区及沈家店小区为样本进行空间道路可达性分析。李家湖小区社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居住区面积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8.3万平方米,现居住2722户,常住人口7504人。社区内原有道路均被车辆及违章搭建建筑占用,车辆停放无序,影响了道路通畅程度。同时该小区内部多个地区有高差,除用室外台阶解决高差之外并未修建任何可供残疾人通行的坡道。路面严重损坏,并未铺设任何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残障设施。
        沈家店社区位于宜昌市城区东大门,辖区面积2.6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1410户,共3464人。沈家店社区率先探索居家养老和残疾人托养服务,于2008年了建成全省首家集残疾人托养服务站,集中安置了伍家岗地区的残疾人士。社区内部交通道路通畅情况良好,在2010年小区内部整治的基础上将室外台阶部分修做坡道,供残障人士通行。新建了社区盲道250米、无障碍坡道45处、无障碍停车位2处、无障碍公厕2所、社区残疾人柔力球专用比赛场地等残疾人无障碍活动场所,增设了社区无障碍标识。值得一提的是,沈家店小区在一层入户高差的处理上,有别于一般居住区用三踏步处理,而是改用短坡道进行入户,极大地方便了社区残疾人、老年人和居民的居住、生活与出行。
        3.基于无障碍可达性的老旧小区道路实例分析
        分析首先对所选取的两个小区内部交通道路进行轴线分析,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将无坡道设置的高差地段设定为残障人士不可到达处,范围包括小区内部道路及入户楼道。
        3.1李家湖小区分析
        李家湖社区地处宜昌市东大门,是一个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居住社区,社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居住区面积13万平方米,通过对其卫星云图的轴线路网及建筑分布分析,得出建筑分布图与路网轴线叠合图。
        小区内有自然高差,整体由北向南顺势而下,居住总体布局以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将住区分为东西两个地块,建筑物基本整齐排布,内部人车分流情况不明显,未设置明显的回车场。
        对分析李家湖小区的分析,选取城市道路作为外边界,小区内部道路作为辅助,对其空间整合度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次分析对象定义为残疾人,其人群具有特殊性,故而对道路的处理需要与正常道路处理区分开来。道路的计算方法按照:可达及可视,可视不一定可达原则处理,凡残疾人不可达道路或空间统一不做计算。
        3.1.1整合度分析解读
        通过Axial Map的Integration [HH]分析图可以发现,按照预设条件去除不符合要求的道路,其整合度高的地方主要集中于小区外侧主干道。而小区外侧为公用车道,高差均以坡道处理,无台阶情况出现,故残疾人士可顺利到达。但小区沿街内侧交通流线混杂,噪声大,空间私密性、安全性较差,并非安置残疾人的最佳居住地点。同时小区内部整体空闲散乱,有较大区域残疾人无法顺利到达,不具备道路的可达性,若将残疾人安置于小区内部,则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其与外界交流,不利于提高残疾人士的居住幸福指数。
        3.1.2 可理解度分析解读
        可理解度由整体——局部整合度散点图来体现,具体评价主要由图中R2所代表的拟合度来观察,数学上通常认为计算值在0.5以上拟合较好,0.7以上为非常吻合。单从拟合度来看,李家湖小区的空间计算结果(R2=0.615),尚属于拟合度较好的范围内,但整体空间上分布较为散乱,仅环绕小区周边残障人士可通行,小区内部不具备一定的空间逻辑性。
        综合上述两点分析可得出结论,李家湖小区内部道路无障碍设置虽对于残障人士空间拟合度较好,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道路可达性及居住楼仅局限于环绕小区外侧的空间,小区内部障碍重重,无法满足残障人士的基本行为需求。
        3.2沈家店小区分析
        沈家店社区位于宜昌市城区东大门,辖区面积2.6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1410户,3464人,通过对其卫星云图的轴线路网及建筑分布分析,得出建筑分布与路网轴线叠合图。
        小区内部交通组织简洁有序,环形车行道的设置实现了小区内人车分流,南北主路地势高,两侧地势低,建筑绝大多数正南北整齐排布,局部顺应地形斜向放置。并在小区内部设置多个公共活动节点。
        运用空间句法,排除残障人士无法通行的道路,综合对其空间整合度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2.1整合度分析解读
        通过Integration [HH]分析可以发现,按照预设条件去除不符合要求的道路,其整合度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小区内部南北向主轴线上,可达空间贯穿整个小区,并可实现栋栋入户。故为安置残疾人居住留下了极大的选择余地,可根据残障人士的不同需求及身体的不同情况,有特点,有针对的进行安排。
        结合调研中的实例也可证明,沈家店小区将残障人士主要集中于小区内靠近残疾人活动中心及广场的地区,既远离了小区出入口,保障了其活动范围内的安全,又为其集体娱乐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将肢体残疾人士安放至每层楼的一层,不设楼梯而改用坡道,以方便其出行。
        3.2.2 可理解度分析解读
        单从拟合度来看,沈家店小区的空间计算结果(R2=0.662),属于拟合度较好的范围内。但整体分布集中紧凑,具备一定的空间逻辑性。小区内基本无死角,残障人士可实现全小区自由穿行,体现了其空间与道路的紧密性、贯穿性。
        3.3小区对比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沈家店小区内部道路设置对于残障人士的考量较为充足,可供残障人士通行、居住的空间能满足其基本的心理、行为需求。该小区在对于残障人士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残障人士入住的幸福指数。
        4老旧小区内部道路问题分析
        经对上述两个小区的内部道路可达性分析及走访的6个小区,宜昌市老旧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1)无障碍设施不系统
        宜昌地势复杂,市区内往往高差悬殊,这导致多数小区内具有明显高差,给残障人士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但宜昌老旧小区普遍未进行无障碍的高差处理;主干道上的盲道仅为象征性铺设,且侵占严重;室外台阶未设计防绊倒措施;小区内部道路无法直通入户洞口,全区穿行留有死角,无障碍覆盖率低。这些不系统的无障碍设施不仅对残障人士危险较大,也对小区内老人及儿童造成了不便。
        2)规划设计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无障碍设施相对利用率低,又需增加投资,较多单位和部门并未给与重视。从长远来讲,无障碍设施利国利民,若从规划设计前期就考虑无障碍设施的问题,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做到既经济又方便。增加公众尤其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参与,加强信息反馈,是无障碍设施更加有效、方便、安全,达到无障碍环境设计和建设过程的社会化、开放化。
        3)无障碍设施意识淡薄
        经对小区内部居民的调查发现,多数居民对无障碍设施的铺设意识淡薄,更不提有意识的保护和利用。
        无障碍设计固然是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的,但其受益者不仅仅是残疾人,更是小区内老年人、小孩、孕妇、携带行李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小区日后需要无障碍设施的居民将逐渐增多,有关设计部门和建设部门应更加高度重视和加强无障碍设计,为居民日后发展的生活提供预判准备,这也是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体现。
        5.老旧小区无障碍道路通畅度优化策略
        在现有调查及总结的基础上,提高老旧小区道路无障碍通畅度的优化设计策略:
        (1)基于“可达性、安全性、人性化”设计原则,对盲道、坡道、台阶、梯道等细节进行优化。在室外台阶旁增设残疾人坡道,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扶手;增加残疾人标志;室外台阶的设置应考虑防摔倒设计;盲道应保障其通畅度与可辨识度;道路缓坡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处理;小区内部道路定期检修翻新,确保道路平整无破损。
        (2)加强宣传力度,使“无障碍环境有利全民”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全民教育,使其了解无障碍环境的意义,尽到保护无障碍设施的责任;提高居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无障碍的认识,加快无障碍设计和建设的步伐。
        (3)提高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细化规范,根据反馈的意见及时修改,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地方法规。
        根据以上三点优化策略,运用到李家湖小区案例中,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拓扑深度图及散点图:
        与未经优化的李家湖小区进行对比,通过Axial Map的Integration [HH]分析图,可明显看出优化后的小区内部空间可达性显著增加,小区内部关联性大大高于未优化之前,较原先局促空间更适宜安置残障人士。而在散点图中可看出该空间拟合度显著提升,从原来的R2=0.615提升至R2=0.833,拟合度十分吻合。通过对同种小区前后的分析比对,证明上述提出的老旧小区无障碍道路通畅度优化策略有着一定意义的实践性及可操作性。
        6.小结
        随着中国残障人口的增加、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不断提高的人们生活需求,人们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关注弱势群体、构筑现代化无障碍新型社区、打造平等、友爱、自由、尊重的社区气氛,成为了我国老旧小区改造与升级的重要目标。小区内无障碍环境不但将方便残障人的生活与出行,也将极大的方便小区内其他相对弱势人群的活动,提升居住民整体的生活质量。本文以宜昌两个老旧小区为例,运用Depthmap技术对道路通畅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无障碍设施的优化策略建议,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力争提供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小区道路无障碍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7.
        [2]蒋方.北京老旧小区外环境无障碍改造设计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9(11).
        [3]娄乃琳.我国“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情况[J].建设科技,2019(06).
        [4]于世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老旧小区无障碍因子探析[J].城市住宅,2018(11).
        [5]谭茜.城市老旧社区外部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优化实践——以深圳市某老旧小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3).
        [6]苏媛.基于“居家养老模式”探索老旧居住小区无障碍改造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9(08).
        [7]刘连新,蒋宁山.无障碍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8]江海涛.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图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9]邹娜.住宅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探析——以长春市的住宅小区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10).
        [10]郑广.浅谈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问题与策略[J].城市建筑,2019(09).
        [11]王彬.老旧住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的句法解析与提升研究——以青岛四方实验小区为例[M].青岛理工大学,2019.
        [12]郑广.浅谈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问题与策略[J].城市建筑,20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